傷殘津貼機制漏洞多 死人照發<br>申訴專員狠批社署死不認錯

傷殘津貼機制漏洞多 死人照發
申訴專員狠批社署死不認錯

【本報訊】社會福利署去年被傳媒踢爆審批傷殘津貼制度錯漏百出後,申訴專員公署主動出擊調查,揭發社署嚴重人為失誤,過去五年多付高額傷殘津貼個案達六千多宗,涉款二千多萬元,公署促請社署加強抽查及改善審批機制。但社署卻以申請人自行申報及簽署作實,不能將所有責任全歸咎於該署員工。有立法會議員直斥社署死不認錯,推卸責任。記者:謝明明、雷子樂

申訴專員戴婉瑩昨於記者會指出,社署過去五年多付高額傷殘津貼個案多達六千多宗,共涉二千多萬元,相等於高額津貼個案總數的8.44%及總支出的1.09%。
公署發現,社署審批傷殘津貼制度有不少漏洞,包括無清晰內部指引,又只抽查70歲以上申請者等(見表),其中有個案因社署人員延誤處理,在申請人去世後16年仍繼續批出津貼,共涉近20萬元。

社署:會追回款項

另有個案因社署人員處理疏忽,誤將一名傷殘津貼女性的申請,與其丈夫的高齡津貼個案掉亂,致每個月多付丈夫3,500元津貼,歷時八個月。
社署審批另一殘障兒童的津貼時,並無向受助兒童的父母解釋清楚申請條件,令一些不合資格的申請人多獲發津貼,有個案案主於12年間多獲16萬元。
公署建議,社署制訂指引,要求社署人員定期覆檢傷殘津貼的申請,並應加強抽查70歲以下申請人個案,以及收緊指引,查明每宗多付津貼個案的原因。
社署發言人表示,所有多付個案都會追回款項,其中71宗多付傷殘津貼給特殊學校寄宿生個案,現仍有6宗個案未肯歸還共66萬元多發的津貼金,署方會繼續跟進。

申請人:非有心隱瞞

社署續稱,在自行申報機制下,所有申請人都要簽署作實,所以多付津貼的個案「不能全歸咎於社署員工」。
社署又指,過去五年高額傷殘津貼的個案總數為七萬二千多宗,相對六千多宗多付高額傷殘津貼個案,可能高估問題的嚴重程度。
不過,被社署追討16萬元多付津貼的視障少女家長李太說:「係社署內部指引唔清晰,我哋唔係有心隱瞞。」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超雄直斥社署死不認錯,推卸責任。
他指出,社署當年沒提供清晰指引,令受助人不知道入住受資助院舍不能獲發金額較高的傷殘津貼,「係社署行政失當令人多領津貼,十幾年後發現出錯又將責任推晒畀申請人,好唔公道!」

過去五年多付二千萬

對於社署過去五年多付2,120萬傷殘津貼,不會抽查70歲以下申請人,張超雄批評,社署內部程序有欠妥善,加上申請個案上升,社會保障部人手又嚴重不足,促請署方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