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荷蘭園 - 鄧達智

夜訪荷蘭園 - 鄧達智

「同屋不共煮」的鍾偉文重回澳門定居四年有餘,面對面的「石頭」兩店開業也好一段日子,他的讀者、朋友、名人早已穿梭探訪成了澳門一處非官方指定旅遊小熱店。
三年多前到澳門曾相約外出夜消,此後碰上澳門日漸花枝招展金堆玉砌,反而造成自己再次踏入濠江的絆腳石;我將我的心留在安靜平和老街舊民從前的澳門,而非夜夜酒色財氣比Vegas更Vegas東方拉斯維加斯。
路環葡萄牙味濃的小村,黑沙和山頂。氹仔華洋混血的舊村。舊南灣及西灣沿海滿植老榕樹的碎石路,亞婆井,高樓街旁的聖老楞佐教堂與岡頂,東印度公司的基督教墳場,從前的賈梅士博物館,觀音堂,西洋墳場,東望洋山,大炮台,BellaVista酒店及荷蘭園一帶才是我的澳門。似水流年,蘭馨一般的澳門一去不返,過去幾年我也無心戀棧;反正只是一名廉價過客,澳門今天大概一條心向着從內地南下的大款豪客。每天早晨望着黃濁海水漂蕩的舢舨,聽着梅艷芳唱她永遠經典「似水流年」的舊怡東(今天文華東方)歲月早已煙消雲散。縱然念舊,其實並非懷舊分子,但這個中國土地上最先出現西方具體文化及建築的南方一隅,獨特園地未免變得太移形換影。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建築及地段,當然會好好保存不斷維持。變得最慘淡,是她的──氣質!
工作完結飛車到荷蘭園二馬路(俗稱泰國街)旁,路義士若翰巴地士打街探訪等了一晚的鍾記,首次踏入他以五分輕鬆,九分精神營造成功專賣精緻獨特石頭的「石頭店」……好一個地方,簡潔、明亮、舒懷;他加重語氣說:「這是一個誠候朋友來訪喝茶聊天的角落……」我們也以清茶代酒,聊了好一會,看夜漸深沉,告別。心中思念着過去自己傾心的荷蘭園一帶,古色古香的歷史檔案室,瘋狂斜巷山腳西洋風味濃度100%的黃色古樓印象最深刻,很多年前便在今天仍健在,隨時間不斷進步的日本首本時裝雜誌《裝宛》中出現過,還有婆仔屋(女性老人院),碎石路……當然還有人潮退下入夜後回返十年前,二十年前或更久以前澳門安靜寧馨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