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金融市場根據世貿協議,將於下月11日過渡期結束後全面開放,對於外界期盼的《外資銀行管理辦法條例》,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昨日在上海會晤人民銀行及銀監會官員後表示,期望細則可於「近期」公布,屆時外資行應可很快提出,在內地註冊為法人銀行的申請。
訪問團亦有向官員查詢,法人銀行日後在內地收購銀行的問題,但未清晰國民待遇安排,是否意味可超越目前銀監會對外資行設定的入股權益上限。
入股上限待釐清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亦說,由於現在距離過渡期屆滿所餘時間不多,希望中國銀監會短期內會公布有關細則,回應業界關心的課題,例如本地註冊後,原來不同的所得稅率應如何安排;子銀行的貸存比率如何降低至符合內地要求等,都須待條例公布後才清晰。
由於外資行尚未獲准在內地吸收個人人民幣存款,故其內地分行的貸存比率,普遍高達200至300%,註冊為法人銀行後,若須立即睇齊內地銀行的75%上限,將難以達到。
身兼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的王冬勝相信,貸存比率問題料有寬限期安排,但具體做法須待細則出台;公會亦向當局反映,目前外資行在內地增設分行的速度,對吸存構成的限制。
他補充外資行在上海的發展速度很快,尤以人民幣貸款為甚,今年在滬的總貸款額較去年同期增加25%,其中75%為人民幣相關貸款。對於本港進一步擴大人民幣業務範圍,他引述官員指內地仍積極研究發展,但他說暫未覺短期內會有指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