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台灣法務部長的馬英九,素有「不沾鍋(亁淨、清白)」之譽。但是,假單據報銷市長特別費的醜聞,無論最終是否只由承辦官員「揹鑊」,馬英九的「不沾鍋」已被刮花。刮花的不沾鍋若繼續使用,會有致癌的危險;特別費的醜聞,最終會否成為馬英九邁向總統寶座的「毒瘤」呢?
市府解釋有3疑點
馬英九特別費案與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發展至今有兩大分別:一是檢察官沒發現馬英九授意承辦人使用他人發票,或自己收集他人發票交給下屬報賬,而陳水扁夫婦則既收集發票、又授意下屬使用他人發票報賬;二是檢察官暫時未指控馬英九將特別費用於家庭,而陳水扁夫婦購買的鑽戒等被指是第一家庭成員私用。
馬英九和台北市政府對案件的解釋仍留下三大疑點:一是特別費中出現他人發票,馬英九究竟知不知情?目前,台北市政府、余文都聲稱馬英九不知情,他們是否為保護馬英九而說謊?二是馬英九每月有17萬元新台幣(約4萬港元)特別費滙入私人賬戶,賬戶內公私款不分,特別費款項是否淪為私用?三是馬英九坦承將賬戶中的特別費剩餘部份,列為財產申報,是否已把公款視為私人款項,是否觸犯侵佔罪或貪污罪?
這些疑點如果無法一一消除,無異於在馬英九的政治前途布下一個個地雷,甚至會炸毀他通往總統府的大道。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