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馮富珍一向與中央衞生官員關係密切,是醫生圈子的公開秘密。事緣陳多次以香港衞生官員身份,成為中國世界衞生會議代表團成員;並以她圓滑的溝通技巧、良好的英語能力及多年累積的國際聯繫,在國際衞生事務上協助中央政府。
勞永樂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可惜,這種密切關係的「優勢」從來沒有造福香港市民。內地的專家早於○三年一月中,已深入掌握珠三角地區迅速擴散的「非典肺炎」,並撰寫詳盡報告。但陳在立法會「沙士」研訊時聲稱,當時對報告一無所知,直至二月十日才透過香港傳媒報道第一次知悉內地疫情。之後,她亦沒有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亡羊補牢,向內地窮追。結果,香港成為全球受災最重的城市,一千七百五十五人感染,二百九十九人死亡。
中央傾力助選
陳昔日與中央關係密切,已被證實救不了香港,如今被中央傾力捧出來當世衞總幹事,她又能否利用這種更密切的關係來造福全世界?抑或,密切關係的基礎是唯唯諾諾,不敢向中央官員高聲說半句話?若如此,是否意味陳與中央關係愈密切,對香港、對內地,甚至對世界,可能造成的傷害便愈大?
有論者指出,特區公務員與世界公務員始終有別。前者處理的是中國內部事務,後者處理的是各國都緊緊盯着的世界事務;況且預防及控制傳染病是全球的共同利益,難以蒙混過關。更樂觀的看法是,陳可藉新職起催化作用,令中國邁向更開放、更透明,成為國際社群更負責任的一員;再進而從國際事務影響內政事務,誘化中國政府認同及遵守國際普遍認同的價值和行事方式,最終惠及中國全民。筆者恐怕這只是一廂情願的良好願望。
謀取政經利益
今次投票過程,特別是最後兩輪,已明確顯示世衞各成員國的着眼點,並非候選人的經驗、能力,更非中國十三億人的福祉,而是為自身國家謀取最大的政治及經濟利益。
中國經過二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更有能力透過各類經援,鞏固與全球發展中國家早已建立的關係。即使對已發展國家來說,由於他們面對本國經濟增長緩慢、開支高、國民情緒不滿,及發覺愈來愈不可能單方面處理世界事務等難題,結果亦難以抗拒中國龐大的財源及影響力。在這種內外因素夾雜下,不僅發展中國家支持,連美國盟友及歐洲集團都一面倒支持陳當選。
中國呼風喚雨
這宗世界性「交易」的買賣雙方已各得其所。可惜,過程中卻完全沒有包括考慮香港人對陳的反感;或思量過要為中國百姓帶來更仁慈、公平和開放的社會。相反,筆者恐怕這宗「交易」成功,可能要令中國人民,包括香港人在內,面對更糟的命運。
中國政府在國際舞台愈見成功,財力愈能呼風喚雨,自我確認便愈強,對自己目前在國內外所做的一切,更覺合理,更難接受必須改變的需要,包括繼續剝奪人民應享的政治自由。至於曾受過中國恩惠的大小國家,在中國處理任何內政事務時,定必倍加尊重中國政府的意向,不會說三道四。
港人本已在鳥籠政治的空間下生存,全無討價還價之力,為何此刻還有人要跟紅頂白,吹噓陳當選是香港人的光榮與驕傲,將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