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憂嫁 - 邁克

唔憂嫁 - 邁克

仙姐說唐滌生《庵遇》的靈感來自《庵堂認母》,長大成人的兒子上門找尋帶髮修行的母親,啓發了避世公主和癡情駙馬的第二次邂逅。這齣戲是《玉蜻蜓》其中一折,我熟悉畢春芳戚雅仙的越戲版本,兩人雖然年紀相近,擔任旦角的戚雅仙一向老成穩重,而且畢春芳本來就是師奶殺手,演黃毛小子正好為台下氾濫的集體母愛打開堤壩,所以觀眾完全接受。八十年代趙志剛平地一聲雷,愛才的前輩花旦們爭相找機會與後起之秀合作,一老一嫩談情說愛太懸殊,連姐弟戀都攀不上,只能是驚世駭俗的婆孫戀,勉強無真愛。《庵堂認母》不啻天設地造的上上之選,難怪王文娟和金采風先後隱去俗身姓氏,換上法號恭候素未謀面的乖仔到來相認──如果我沒有記錯,是私生子,戲曲世界的稀客。
《帝女花》以清朝黃韻珊劇作為藍本,據張敏慧老師考證,藏在圖書館的版本封面印的是《帝女華》──林奕華和李碧華可會打崩頭將它私有化,用作專欄名或書名?學貫中西的音樂愛好者近年一再安排長平與《阿依達》和《杜蘭朵》平起平坐,幾位寄情於唱的皇室女成員假如在同一個舞台碰頭,真假公主另加亁公主剪燭交換心得,肯定嘈吵得洗耳聽鶯喉的觀眾戴耳塞。知識庫一貧如洗的我,沒有能力穿插古埃及和偽中國,只能靠不切實際的行空天馬接濟,窮極無聊的時候,幻想整齣戲最初是一個黑色笑話:靈機一觸的天才將「皇帝女唔憂嫁」倒轉過來,編得天愁地慘,暗暗滿足了草根階層幸災樂禍的心理。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一旦掉進溝渠,看你還有沒有把炮揀飲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