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 - 陶傑

奧地利 - 陶傑

跟德國一樣,奧地利是一個很優秀的國家。既生瑜,何生亮,跟德國人的自信和張揚相比,奧地利人心底永遠有一點憂鬱。
但是這一點點情結,卻是奧地利魅力迷人的地方。去過奧地利,就會知道奧地利人如何把低調活成一種高等的藝術。奧地利人比德國人浪漫,卻擁有德國人的一切優點:理性、守時、整潔,維也納街頭也有露天咖啡座,卻少了巴黎人喝咖啡時那種快樂的頹唐。
維也納這座城市,每天都像星期天,維也納人畢竟比散漫不羈的巴黎人多幾分階級意識。因為他們的奧匈帝國,遲至八十年前方才解體,雖然比不上普魯士的跋扈張狂,維也納人都多少沾染了一點帝國殘餘的王侯氣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了,奧地利被德國兼併,也算「受害國」,但希特拉卻是奧國人。分攤戰爭的創傷,奧地利跟波蘭和捷克一樣,然而希特拉第三帝國的民族豪情,奧地利人在心底裏卻可以有一點點藐視德國。奧地利巧妙地兩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敗之利,奧國人雖然很矛盾,但他們熱愛哲學和音樂,時至今日,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多少是外國朋友跟奧國人之間的一點禁忌,但奧地利人懂得把這份複雜的感性慢慢化解。
奧地利是一個潔淨而斯文的法國,同時是一個不羈而自卑的德國。他們的自殺率很高,其中不乏考試失敗的學生少年,因為優生學的理論還是隱藏在血液裏,但是奧地利人依然崇拜和愛慕天才──奧地利向人類文明無可置辯的巨大貢獻是音樂家莫札特,他們不必長期糾纏印刷術指南針之類的古老發明來彌補一種不平衡的心理。奧地利人心裏非常的高傲,雖然對於香港的李小龍,他們也會含笑點點頭,確認(Acknowledge)這樣的一位功夫人物。
然而維也納有一家小小的餐廳,叫做「金高氏」(KimKocht),是一個日韓裔的亞洲女子開的,座落在市中心的酒吧夜總會區。她叫金素瑛,把東西方的廚藝結合,尤其是海鮮。日耳曼人的口感比較遲鈍,只要新鮮,把銀鯧魚略煎一煎,佐以醬油,已經驚為天膳,但這位亞洲女子卻把更精緻的心思放在食物裏,高傲的維也納人對此是會欣賞的。
維也納的冬景,有許多公園教堂和宮殿,披上一層雪花,更見空瀲的靈氣,不若倫敦之沉濁,適宜散步,但勾留不宜超過三天。像一杯冰冽的香檳,只付唇舌淺嚐,用腸胃仔細斟酌,要從奧國太子在塞拉熱窩被刺的那一天細說從頭,是奢華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