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人民幣滙價屢創新高,周五報1美元兌7.863元人民幣,中港貨幣愈來愈接近1兌1。自上年7月21日,人民銀行將人民幣增值2.1%後,至今累積升幅超過5%。投資者憧憬人民幣升值,熱錢不斷流入本港股市,買入中國企業股,H股指數1年來升近5成。
投資者投資人民幣升值受惠股,包括內地房地產股,因可作為人民幣資產增值工具;資源及石化股因原材料價下跌,可從中得益。不過,根據去年7月升值後,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上半年的一眾內地企業的成績表看,人民幣升值最直接得益者,莫過於航空股。
股價從低位升逾35%
內地航空公司需要從外國購買大量飛機,因此增加美元外債,但人民幣升值卻為航空股帶來巨額滙兌收益,減輕債務。此外,燃油支出佔航運經營者收入近30%,油價上升令航空公司帶來沉重壓力,使東方航空(670)及南方航空(1055)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分別錄得17.2億及7.8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因此,人民幣升值降低以美元購入的燃油開支,稍微紓緩航空公司面對油價上漲壓力。
從航空股的滙兌收益可知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東航及南航05年全年業績分別虧損4.7億及18.5億元,若不是同期人民幣升值2.1%,分別帶來4.1億及12.2億的滙兌收益,虧損將更嚴重。國航(753)05年滙兌收益9.2億元,佔全年盈利24.7億元的近4成。
至於南航及國航今年上半年滙兌收益分別為2.8億及2億元,前者虧損7.8億元;後者賺4.6億元。
東航則未有披露上半年滙兌收益,但錄得達17.2億元應佔股東虧損。
近3個月人民幣已升值1.7%,估計3家航空公司的滙兌收益將更多。東航、南航及國航上周分別報1.36、2.88及3.97港元,較七八月的低位升了35%、80%及47%。而大行仍睇好國航,高盛目標價4.45港元;花旗則為4港元。
滙兌損失降銀行盈利
至於近期熱炒的內地金融股,並非受惠於人民幣升值,相反卻可能錄得滙兌損失。去年7月21日升值2%,再加上至年底逐步升值0.5%,內地銀行滙兌損失加劇。交通銀行(3328)去年度錄得8.9億元虧損;建設銀行(939)05年滙兌損失13.1億元,佔純利2.8%;今年上半年因人民幣升值加快而令滙兌損失增至24.2億元,佔純利10.4%。
不過,外滙損失對中國銀行(3988)的影響更大,因為中行較其他內地銀行持有更多外幣資產,人民幣升值令其外幣敞口錄得虧損83.2億元,佔純利26.4%。但中行05年初與滙金公司簽訂外幣期權協議作對沖,錄得32.3億元淨收益。今年上半年,淨外滙損失約35億元,佔純利18%。中行股價因滙兌損失嚴重而受壓,上市至今僅升15.6%,近1個月升幅更只有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