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資源緊絀,需削減服務「填氹」。消息指將軍澳醫院獲政府額外撥款約1千萬元,今年2月開設該院唯一復康療養病房,但因該院一直未能解決財赤問題,遂決定明年初關閉該病房,將有關資源用來填補財赤,令病房「開張」不足一年就「結業」。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批評,事件反映醫管局缺乏長遠中央規劃,服務沒延續性,認為該局總部應對有財政困難的醫院給予支援。 記者:陳沛冰
消息人士稱,將軍澳醫院所屬的九龍東聯網,一向缺欠復康病床,醫管局遂向政府要求額外撥款,在將軍澳醫院開設一個3B療養病房,今年2月開始運作,有38張病床。但因該院財赤始終不能解決,於是決定明年2月關閉該病房,令全院原來約400張病床,減少約一成,「好似畀錢開10個病房,𠵱家淨係開9個,就可以慳番啲錢,紓緩財赤。」
轉到內科病房
將軍澳醫院明年初會逐步安排復康病人轉到內科病房,但因內科病房入住率已逾九成,只能加床,令病房迫爆,甚至或需要「瞓走廊」。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說,雖然政府在今個財政年度起,連續3年向醫管局增撥3億元,但相對公立醫院無限量服務,只是杯水車薪;該局總部將資源分配予聯網,聯網再分配予各醫院,相對規模小的醫院,分得的資源不多,要承受財赤苦果,甚至曾有醫院行政總監向他「呻窮」,削減服務在所難免。
涉填氹打茅波
他又稱,因醫管局向政府申請額外撥款時,指明有關撥款用於開設病房,現時用來「填氹」,有「打茅波」之嫌,政府必須盡快推出醫療融資解決問題。
九龍東醫院聯網發言人說,聯網每年會制訂服務計劃,並因應服務需求及善用資源的原則,作出調節;明年初將軍澳醫院的復康服務,會轉到靈實醫院集中提供,該聯網現有400張復康病床。該院一向與區內其他機構合作,加強社區復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