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兩年修復 獲聯合國嘉獎<br>聖安德烈堂重現光彩

經兩年修復 獲聯合國嘉獎
聖安德烈堂重現光彩

【本報訊】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日軍侵佔、擁有一百年歷史的尖沙嘴聖安德烈堂因人為的錯誤維修,導致教堂殘破不堪,經過兩年的修復,耗資七十多萬元,令這座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哥德式教堂建築物重現光彩,並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保護文物優秀獎。負責維修的學者直言人為的錯誤維修對古舊建築物的損害程度較戰火及環境污染更甚。
這座1906年落成的聖安德烈堂1997年獲列為第二級文物保護建築物,但因日久失修,教堂不少設施都已破損,包括教堂內的鐘樓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停止運作。教會為保存這座古建築教堂,2004年進行為期兩年的修復工程。

需逐塊紅磚檢查修補

修復顧問小組召集人Dr.KenNicolson昨在記者會上稱,工程主要分三部份,其中最困難是修補教堂外牆的紅磚,「由於以往不恰當的維修,錯誤使用堅硬混凝土修補教堂外牆,加上欠缺清潔,令紅磚破損,我們要逐塊紅磚檢查及修補,工人更只可使用小擦子和清水逐塊清潔,工程非常艱巨。」他又稱,為配合教堂的建築特色,小組決定使用一百年前的建築技術,即改用石灰修補紅磚,並專程由英國原廠運送600塊紅磚來港,更換無法修補的紅磚。
另一重點是修補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其中位於教堂正門的巨型彩色玻璃窗因風吹雨打及日久失修,玻璃窗早已殘破,小組根據教堂文獻,盡量恢復玻璃窗原有的舊貌。同時,為慶祝教堂今年落成一百周年,小組於教堂內新裝設兩塊全新彩色玻璃窗,其中一塊以中國傳統帆船作設計,糅合香港特色。
參與教堂外牆及鐘樓復修的香港雅士達百利加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繼志說,另一挑戰是修復已停止運作的鐘樓,「未修復前,鐘樓嘅支架早已生銹,更穿破鐘樓牆壁,樓宇結構嚴重受損,鐘擺嘅垂弦又破爛,最初每次只可以兩個人進入鐘樓作評估,擔心建築物承受唔到。」該公司替鐘樓支架換上防銹的鉛水鐵,鞏固鐘樓結構,並重新安裝鐘擺的垂弦,令鐘樓恢復運作,教堂鐘聲又再次響起。何繼志坦言這項工程是該公司歷年來最具挑戰的項目。

教堂內新加裝有中式帆船設計的彩色玻璃窗,令建築物滲入東方文化色彩。
聖安德烈堂提供圖片

聖安德烈堂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保護文物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