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中國大陸獨立作家
日前,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語出驚人:「國內最漂亮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將在廈門大學建成投入使用,今年入學的廈大學生都要上高爾夫球課,其中對管理、法學、經濟、軟體學院的學生還是必修課,每個學生都要學會打高爾夫球。」
朱校長認為,廈大高爾夫球課程的設置,乃是追求「精英教育」,「精英教育」的目標當然是要培養「社會精英」。那麼,究竟怎樣的人算是精英?他指出:「精英的特徵是要具備崇高的理想,並願意腳踏實地為之奮鬥終身,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引領社會進步,同時具有優秀的個人修養,能團結並帶動周邊的群眾共同前進。」
會打高球就是精英
朱校長對「精英」的定義大致不錯,但我怎也看不出這些素養與會不會打高球有直接聯繫。據我所知,美國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豪和國會議員中,會打高球的比例並不太高,他們去教堂和做義工的時間比打高球的時間多得多。不會打高球的富豪和議員,難道就不算「精英」了?
如果把會打高球當作步入社會精英階層的「入場券」,那麼首先獲得入場券的,正是如今在監牢裏悔恨度日的中國建設銀行前行長張恩照。張是近年中國銀行系統最高級別的落馬官員,其落馬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太愛打高球了。當時,建設銀行要更換一套覆蓋全國的軟體系統,需要向美國公司訂購。這是價值上億的大單子,美國幾家軟體公司紛紛與張拉關係,或送巨款邀請其妻子到美國旅遊購物,或資助他的孩子到美國名校就讀,其中還有投其所好的──繳納巨額入會費用,讓張成為美國一家頂級高爾夫球俱樂部成員。
張恩照的監獄之路
於是,張恩照每次赴美訪問時,都會攜帶私人高級球具,在球場中樂不思蜀、流連忘返。美國的反貪部門正是通過此細節盯上了他。在美方通告中方後,中方不得不展開對張恩照的調查,這才挖出冰山一角。
看來,張恩照超凡的高球技術並沒有為其帶來福音。相反成了他通往監獄路上的路標。也許,他還可發揮「餘熱」,申請「保外就醫」,到廈大擔任高球教練,為「精英教育」出一分力。然而,張恩照墮落的軌迹表明:設置高球課程,並不能實現朱校長所宣稱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所謂的「變廢為寶」
在開設高球課程這方面,中國大學確實「超英趕美」了。中國大學沒有學術獨立和思想自由,卻有打高爾夫球的自由,這也算是「中國特色」吧。朱校長對媒體解釋說,廈大在漳州校區建設高爾夫球練習場,並非有意浪費資源,而是因地制宜、變廢為寶,「高爾夫球場位於山窩地帶,這裏凹凸不平,不太適合建造其他建築,我們就把它利用起來。而且,建一個高爾夫球練習場,並不會比建游泳館、籃球館花費更多的錢。」
此建設究竟花了多少錢,還得請審計部門審計之。挪用教育經費修建的高球場,雖美其名曰「也對貧困學生開放」,但教育主管部門是否應當嚴密監控,看看究竟誰在享用?我還想建議朱校長到香港考察一下: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不都是修建在山坡地帶上嗎?要是按照朱校長的想法,這兩所大學所在的地方,豈不都該建成高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