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解讀<br>升值愈快港股愈好

新聞解讀
升值愈快港股愈好


資金流向從來也是主宰股市升跌的重要力量。市場曾預期,吸引資金追逐港股的工商銀行(1398)10月上市後,資金便「盡興而去」,港股亦會趁勢調整。誰知工行上市後,恒指屢創新高,令到投資者跌碎眼鏡。
恒指升破97年8月、以及00年3月兩個歷史高位後,本月又創下另一紀錄:恒指曾於11月9日高見18952點。瑞銀證券更樂觀地認為,港股明年底見21700點。
觀乎近期各大外資證券外的報告,樂觀派言論佔盡上風。花旗認為,港股升勢停不了,究其原因離不開中國因素:人民幣升值預期、稅制改革、中國電訊業重組、宏觀經濟可能回復過熱等;表面上,投資者是看好港股(或更準確說是中資股);暗地裏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投下信心一票,而且,當人民幣升值速度愈快,港股更是高唱入雲。
人民幣兌美元滙價由9月中旬起,升值速度顯著加快,直至上周五止,過去57天內已經升了近0.98%,同期恒指升幅亦有0.96%,而從圖表走勢看來,近期人民幣及港股走勢亦愈趨密切。

中資股成交 佔大市逾半

隨着中國銀行(3988)、工行等大市值國企先後上市後,中資股影響力顯著加強,以11月10日為例,紅籌股及H股兩者合共佔大市總成交額的51.3%。
除了人民幣升值預期外,本港的「聯繫滙率制度」亦是吸引資金流港(或留港)的因素。雖然市場認為,12個月後港元兌美元的滙價會升至7.69,超越7.75的港元強方保證滙率水平;不過,政府官員多番重申,聯滙毋須改變,換言之,當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之際,港元只會跟隨美元相對貶值。
由於本港從內地輸入大量貨品,在聯滙不變下,將構成入口通脹壓力,本港物價將上升,從理論上看,通脹環境有利資產價格上升,現時的港股正在預先反映這個現象。
記者:楊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