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銀行」創新扶貧

「窮人銀行」創新扶貧

黃天沂 城市智庫時事評論部召集人

剛公布的諾貝爾和平獎,今年花落孟加拉國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他創辦的有「窮人銀行」之稱的格拉明銀行(GrameenBank),瞬即成為輿論焦點。「窮人銀行」的精粹,在於這種純民間的公益性銀行,通過對窮人提供毋須擔保的小額貸款,成功幫助數以百萬窮人脫貧。更重要的是,「窮人銀行」有利於促進窮人間彼此合作、免受盤剝,在培養他們的營商能力之餘,又幫助他們改變觀念,如生育觀念、教育觀念等。

「窮人銀行」的成功不僅為尤努斯贏得了諾貝爾獎,也顛覆了社會對扶貧措施存在的一些誤區與盲點。長久以來,慈善機構幫助弱勢群體,最希望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助他們度過暫時難關。即使是商界企業的捐款,也大多着眼於短期效果,而忽視了幫助窮人脫貧的長遠規劃。政府也相信為窮人提供良好教育機會,是防止「跨代貧窮」的最佳方法。大家都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但為甚麼現在全球性貧窮問題仍不斷蔓延?

助窮人以本生利

一九九○年,全球極度貧窮人口比例佔全球人口百分之二十七點九,雖然在○二年已降至百分之二十一,但目前,全世界仍有八億五千四百萬人長期遭受貧困和營養不良之苦;有超過十億的極端貧困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一美元。
「窮人銀行」的重要啓示就在於,扶貧既需長遠眼光,也需要大膽的創意。運用商業市場的運作機制,幫助窮人有機會以本生利,將「授之以漁」的觀念具體化、商業化,意義重大。或許有人認為,經營一盤生意的營商風險非人人皆可承受,要弱勢群體為了賺取蠅頭小利而冒不必要的風險,簡直是「教人往火坑裏跳」。但事實是,「窮人銀行」總共為窮人提供了五十七億美元貸款,還款率高達九成九,甚少壞賬。可見「窮人銀行」貸款給擅於理財、精打細算的窮人,帶來了一本萬利的效果。在過程中,窮人既可從中嘗到營商的甜頭,也磨練了資本再增值的營商技巧,一舉兩得。

企業的社會責任

雖然,「窮人銀行」尚未稱得上徹底幫助窮人「擺脫貧窮」,但起碼已為社會播下和諧的種子。扶貧不再是政府或慈善團體的單向付出,更重要的是依靠社會有識之士,通過商業手段,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對此,我們的社會需要有真正為窮人服務的企業家,運用他們的商業智慧,在謀求最大利潤的同時,不忘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
就銀行業而言,即使暫時未能提供猶如「窮人銀行」那樣瑣碎的信貸服務,也應該認真考慮「窮人」的金融需要。可惜近年來,本港的金融機構過多地向資金雄厚的大客戶傾斜,以致對中小存戶不利。在一些以低下階層居民為主的地區,銀行早將分行一一關閉,留下的只是寥寥可數的、冷冰冰的櫃員機。

助構建和諧社會

「窮人銀行」的成功,受到包括蓋茨在內的眾多美國慈善基金的青睞,從而有興趣投資「小額貸款」的項目。本來,商業銀行絕對不會斷然提供無抵押貸款給窮人,如果「窮人銀行」能夠在全世界得以推廣,不僅是窮人的一大福音,而且也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莫大幫助。對此,樂善好施的香港富豪不妨加以借鑑。
總之,創新扶貧,不應只是靠政府的政策及善長仁翁的慷慨捐輸,更需要公民社會的「合作經濟」方式,讓商業社會的市場機制成為扶貧的另一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