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上周五再度回軟,不過在美股顯著下跌70多點的情況下,恒生指數只跌60多點,跌勢溫和,反映出港股短期仍欠調整動力。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是,多間上市公司近日紛紛作出配股的行動,單是11月份配股集資的金額便超過200億元,與5月份的300億元相距不遠。雖然現在市場的資金十分充裕,但上市公司集資如此頻密,到底大市的承接力是否仍然足以應付?
今年5月份,新地(016)10年以來首次作出配股行動,集資90億元,而該月港股上市公司透過配股及供股的集資金額,高達300億元,結果換來的是恒生指數1個月跌幅超過2000點的大型調整。雖然上周五宣布配股的恒地(012)集資的金額遠不及新地,只有50多億元,但如果加上恒隆地產(101)上周二宣布配股集資的60億多元,即一周內便有兩隻藍籌地產股合共配股集資超過100億元,金額卻比5月份時新地90億元為高,這一點實在要注意。而且本月至今,上市公司透過配股及供股集資的金額便高達200億元,雖然仍不及5月份,但要知道11月份至今只進行了8個交易日,要突破5月份的紀錄,似乎並不困難。
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減息效應下,一眾發展商的樓盤銷情應比之前為理想,亦即是透過售樓而套現的金額應會大增,但一眾地產發展商不但沒有等待賣樓的結果,反而趁市場因減息而令資金變得更為充裕時,紛紛作出配股的行動,的確有點令人感到意外。而出現這個結果,原因只有兩個,一、是發展商對於樓盤的銷售不感樂觀,如果真的如此,一眾地產股的表現將有機會遠較大市為遜色,而追落後的投資者亦應該小心為上;二、是本地地產商發展內地市場心切,所以希望在市場較為暢旺時,配股集資去發展內地市場,而恒地及恒隆地產的配股聲明亦是如此。
慎防歷史重演
但問題是,在內地地產市道仍受宏調的陰影影響下,不少地方下半年的賣樓情況已較上半年遜色,其中上海的地產市場更在陳良宇事件後,再度受到打擊,有部份新樓盤因市道欠佳而放棄招標活動,在這樣的氣氛下,現在加強發展內地房地產市場,是否合適的時機,實在是一個頗大的疑問。
事實上,除了本地地產股外,不少內地地產股近日亦作出配股的行動,當然,這與不少內地地產股的負債較重有關,而且既然市場對於內地地產股的追捧仍然熱烈,配股集資的確是最佳的方法。但同樣的問題亦因而衍生,就是不少內地發展商都指出,宏調對樓房的銷售影響不大,即未來的盈利表現仍然會相當理想,而增長亦會相當強勁,即現時的股價應未到達頂峯。既然如此,為何如此急於配股集資?而且集資的公司不是一間起兩間止,而是在過去的兩個星期,涉及配股的內地地產股超過5間,數目是否多了點?
而且,既然內地的樓盤銷售如此理想,透過售樓套現應不太困難,資金不應存有太大的壓力,在種種的利好因素下,為何仍然如此急於配股?實在值得三思。而根據過往的經驗分析,每逢一個行業的公司紛紛作出配股集資的行動時,該行業的股份價格將會步入低潮,希望今次不會又歷史重演。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