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2歲的科技大學生物學系應屆畢業生賴岸青,昨日原應興高采烈回校參加畢業禮,前日卻選擇跳樓的不歸路,留下親友昨在殮房淚眼相對;面對喜氣洋洋的畢業生,科大校長朱經武語重心長地說:「生命尚存、就有希望」。記者翻查記錄,發現近年科大平均每半年即有一學生自殺死亡,大部份與讀書壓力及求職有關。專家指大學應將壓力處理課程列必修科。 記者:劉柏麟、周穎欣
昨晨9時許,一臉哀傷的賴岸青父母在神職人員陪同下,到西環殮房認屍,逗留至10時不發一言離去。差不多同一時間,科大校園內,一批批穿着畢業袍的學生,開心地與家人在校園拍照留念。有畢業生說認識岸青,得悉其死訊後感傷感。有女生私下透露,為免影響參加畢業禮的情緒,同學們早有共識,不會在校園談論賴的自殺事件。
網友討論賴岸青自殺
科大校長朱經武在畢業禮致辭時,未有提及自殺事件,僅在致辭後扼要地以一句「生命尚存、就有希望」,寄語同學要重視生命。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前特首董建華致辭時,則呼籲同學要珍惜自己,並對賴的去世感到痛心。他說,很明白做父母的感受,他提醒畢業生,有機會接受教育,「是為自己人生去創造,為社會貢獻,係好珍貴嘅。」
岸青自殺一事在校園內反應平靜,在網上卻引起不少迴響。在香港討論區內,網友coupon_prince稱:「HKUST(科大英文縮寫)——HongKongUniversityofStressandTension,並不是浪得虛名的!」網友soso930質疑,科大學生過於着重成績:「個個都諗住追grade追得咁辛苦,之後出嚟做嘢會好過啲,點知出到嚟先知追咗grade,都係做sales,同冇讀一樣,咁先灰。」
記者翻查紀錄亦發現,從02年至今,科大學生的自殺宗數最多,最少有六宗,近年更幾乎每半年就有一宗,大部份與讀書壓力及求職有關(見表)。其次為理工大學,共有四宗。
在科大讀社會科學的李同學直言,科大功課量大、壓力重,「一個學期最少讀十幾個credit(學分),即係大概五科,每科都有mid-term(期中測驗)、final(期中試)同presentation(報告)。」大部份功課測驗都集中在14個星期裏進行。對於大學功課壓力過重問題,大學昨晚未能作出回應。
壓力處理應列必修科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崔日雄稱,據知科大理科學系的考試較多,他說:「好多讀書讀得叻嘅人,處理問題都未必得。」他指,學生在中學考聯招時,多按成績選科,而非自己的興趣,一旦畢業要與工作世界建立關係時,便很難適應。
臨床及教育心理學家羅志華稱,香港的大學遠離社會需要,主要培養學者及研究人員,學生一般缺乏逆境智商、壓力處理等技能,「就算有類似嘅課程,學生都唔會參加,因為覺得冇用,搵唔到錢,學校將呢啲定為必修課程就差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