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月份工商銀行(1398)的大型招股活動後,熱錢回流股市,驅使香港恒生指數於11月7日一度創出19161.38點的歷史新高,反映外資對大型中資股存在濃厚興趣,升勢亦集中於大型中資股。我們預料後市下調壓力漸增,波動將增加。
花旗集團的資金流向研究報告顯示,於10月25日至11月1日間,流入中國基金的資金達2.14億美元。由年初至今,流入中國基金的資金總額更高達42.71億美元(約332.28億港元),有關的金額是亞洲區(日本除外)之冠,並大幅拋離排於第二位的印度基金(17.2億美元)。
除此之外,從美元與港元同業拆息的差距於近月日益擴闊,以至近期港股的成交量大幅上升等趨勢,均可看出熱錢持續流入的現象。投資情緒指數亦顯示,現時香港市場已進入了「亢奮」的狀態(見附圖),反映後市下調壓力漸增並見波動。
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概念是吸引外資流入的主要原因。當美國新任財政部長保爾森於今年7月上任後,人民幣的升值速度亦開始加快,進一步吸引更多的熱錢流入港股,作為投資中資股的途徑。截至執筆時,美元兌人民幣已經不知不覺間跌至7.8665水平,相信當人民幣幣值超越港元時,將會是市場的另一熱門話題。
恒指股表現兩極化
除人民幣升值外,市場憧憬中國政府會於明年實施稅務改革,亦是吸引熱錢流入的另一主因。花旗集團估計,最快明年第一季,當局可能統一外資企業的稅率於15%,內地企業稅率亦由現時的33%,統一至大約25%。由於現時於香港上市的大型中資股普遍繳交較高的內地企業稅率,因此上述改革,可望降低此類企業的稅務開支,刺激中資股的盈利預期。
截至執筆時,恒生指數於年初至今上升27.4%,而該指數內首兩隻最大市值的股票總共貢獻了超過75%的恒指升幅,由於外資普遍傾向投資大型企業,因此恒指成份股內兩極化的情況愈來愈明顯。
恒指及H指經過年初至今分別升27.4%及48.4%後,投資者對未來中國高速經濟增長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已反映於股價上,加上過往升勢過份集中在個別大型股票,成為港股及中資股的隱憂。
短期超買分段減持
再者,投資情緒指數告訴我們,現時港股已進入「亢奮」的狀態,相反理論建議減持。即使中國市場的長期展望仍然樂觀,但是短期超買,可能令未來數月的市況變得較為波動。由於近期的升勢主要是受熱錢主導,但熱錢未來的流向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假如熱錢繼續流入本地市場,相信大型股仍然是較為受惠。
綜合以上各點,我們認為,持有較大比重中國股票投資的投資者,可考慮趁現時的高位分段減持獲利,並增持以歐美市場為首的成熟市場,建立核心投資組合,減低短期巿況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