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環天星碼頭的舊鐘樓在眾人依依不捨下完成歷史任務,每天在海旁報時的工作交由新碼頭的仿古鐘樓接替。
中環天星碼頭鐘樓的機械鐘,是由倫敦大笨鐘同一生產商製造,大鐘由比利時國王贈予英國怡和洋行一名東主,其後轉贈予天星小輪,時鐘共有五個銅鐘,包括一個直徑3呎3吋的大銅鐘,及4個一組的小音樂銅鐘,每天按時奏出市民耳熟能詳的報時旋律。舊鐘樓清拆後,鐘樓的鐘面、鐘芯及四個小銅鐘會贈送給歷史博物館,大銅鐘會移至新碼頭展出。歷史博物館在過去幾天已派人到舊碼頭的鐘樓內,用數碼錄音機錄鐘樓報時的鐘聲,博物館正計劃在館內建造一座鐘樓的模型,並播放鐘聲,讓市民可以緬懷鐘樓的風采遺音。香港世界交通之友會務顧問羅仲仁指出,代替舊鐘樓的新鐘樓外表雖是仿古設計,但其實是電子鐘,鐘聲不夠機械鐘沉厚,聽起來沒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