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很多不同的創意火鍋,大家趨之若鶩。近日流行中日結合的一種「烤米棒」土雞火鍋。
他們先把飯加上鹽和少許水,然後搗爛,變成黏黏糊糊的飯團,再裹在杉木棒上,揑結實了(如同美式熱狗那樣)的一根,放炭火上烤,烤至微焦,米香四溢,再在火鍋中以土雞湯泡一陣,邊吃肉邊吃菜,烤米棒香Q可口,又飽又暖。
說是中日結合,因為日本的火鍋也愛加入米製品。
他們也有一款「腐皮包袱」,腐皮袋包着一塊糯米年糕,然後以白昆布封袋打個結,一個一個小巧玲瓏包袱狀。扔進火鍋中,吸好湯汁,年糕軟糯,腐皮甜香,是我最愛。有了它,不用吃粉麵飯。
也有不添外物不加裝飾,只把年糕薄切來下火鍋的。若呈小鏡餅狀,則是元旦日做御雜煮年糕湯。三秒快熟。
烤米棒需經一定工序,為求植物幽香,選用杉木,烤過更美味。比起來,年糕素淨、樸實。不過但凡嚐新,除了滿足好奇之外,亦對創意捧場。和自我提醒:雖不離其宗,還是得變、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