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睇報紙,方知香港大學學生會要退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故此在校內舉行學生「全民投票」,多數學生同意嘅話,港大學生會就正式退出學聯,以後各走陽關路。報載港大學生會會章規定,全民投票人數須超過學生總人數十分之一,方算合法,港大學生本科生人數約九千五百人,換言之,只要九百五十人投票,接近五百名學生投贊成票(假設其他人棄權),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就會成為事實。
搞學生運動,從來都是小眾之事,5%嘅學生可以支配大局,其他95%學生多數漠不關心或者矇查查,根本唔知道學聯係乜嘢一回事。學聯自成立以來,都係走反建制路線,六七十年代反帝、反殖、反日、保衞釣魚台,後來各學生會向左轉,認同四人幫,加入批林批孔;四人幫垮台後,本港學生會領袖受到精神震盪,唔知點算後,學生運動散晒,到八十年代中先至復甦,支持香港回歸中國。回歸之後就爭取民主選舉。
做學生,點都要有啲理想(無論點樣空洞激進)與激情,將來先至有希望,如果在學時已學識與當權派親近,以見領袖為榮,呢類學生將來一定係好現實,向錢看,向權力低頭之人物。港大學生冇咁差啩?就算批評學聯財政不清楚,行政混亂,咪走去競選學聯幹事會,執正佢囉,點解要退出?最近保釣人士紀念陳毓祥逝世十周年,陳毓祥做過港大會長,學聯領導,如果佢在泉下知道佢啲學弟學妹話要退出學聯,唔知會唔會喊一餐。
大學生在學生會活躍,能夠學習寫作、組織、宣傳各方面能力,對未來事業好有幫助。現在一啲風雲人物,如吳靄儀、陳婉瑩、詹德隆,許仕仁,科大衛(中大歷史系教授)、何俊仁、馮紹波、麥華章等等都係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港大學生會或學生報名人,資深大律師郭慶偉亦係其中一位。參加學生會會犧牲唔少學習時間,學業成績唔多唔少會受到影響,但真正嘅叻仔叻女就能兼顧各方面,上述幾位就係表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