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死去<br>如何以自己是「中女」為榮

不要讓我死去
如何以自己是「中女」為榮

在數碼相機面世後出生的嬰兒,應稱為「沒有底片的年代」。──林行止《常在其中》

我今年27歲,已被弟弟及其友人稱為「中女」,某次我在商場指着前面的師奶低聲問:「她是中女,我又是中女?」弟弟斬釘截鐵點頭。
我投訴中女一詞定位太闊,弟弟說25歲到40歲都屬中女:「你只是年輕一點的中女,但你仍是中女!」我這位「港中女」無言以對。
我生於1979,出生那年地鐵通車;對於1979,我只知道這麼多。但我一直很慶幸自己生於這世代,儘管別人說這不是一個好時代。少我十歲的話,有很多東西都沒見過;比我年長二十年的,見過的卻是太多。我這位中女,今次試用此文詳談一下如何以自己是中女(或中男)為榮……
我為甚麼慶幸自己是中女:

1──我聽過黑膠

認識一位十多歲的男孩,他是K歌之王,任何流行曲都懂得背誦(注意:不只懂得唱而已,而是背誦),但他說,自己人生從沒買過一張唱片。雷頌德陳輝陽王雙駿應該很仇恨他,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BT世代。
現今的小朋友,聽聞過世上有一樣東西叫做黑膠,我卻是真真實實地聽過黑膠。最重要的是,我剛好「踏正」一個由黑膠到錄音帶,經過MD、CD,順利過渡到MP3、UMD、MP4的年代。我記得小學時「dubcassette帶」,而同時亦能安然過渡到今天的數碼年代。比我少十多歲的人,懂性時已經是MD年代了,真蝕底。相反,比我年長十多歲的,要他們學在網上買歌,可能無所適從。
我很榮幸自己踏正這一代,見證了科技變遷;由打字機到excel,由大東電報局到IDD減價戰到視像電話。

2──我知道自己老了之後,打扮不會太有問題

每逢遇見「打扮嚴重戀舊的人」──五、六十歲了,還穿着shoulderpad大褸、紋了眉、烈紅的嘴、厚厚的粉底──心裏都絕不會取笑,亦不會覺得他們發瘋;他們只是戀舊罷了。戀舊,是合理的,因為一個人對於時裝/美學的觸覺,是在他們二十多歲的時候奠定的──你在二十來歲之時認定了甚麼是美,就會一世都認為那是美了。就算你之後不會再穿那類型衣服,化那類型的妝,也只是因為你覺得這樣比較適合自己的年齡,而非真心認為那是美。
既然一個人對於時裝/美學的觸覺,在他們二十多歲之時奠定,我們算好幸運,在我們二十多歲之時(即是現在),興一樣東西:做自己。上一代的潮人,形象非常劃一,就是:看來都像飛仔飛女,看來愈飛,等於愈潮。我經歷過York喇叭褲、bold袋、BoyLondon大錶面的劃一年代(如果你唔咁樣着,就諗唔到方法扮型了),但之後,資訊發達,我們亦有了《Ameoba》雜誌、日本雜誌、D-Mop、大細I.T,然後世界不同了,單眼皮也可以靚、矮也可以型、古着何時穿也沒問題、民族服不是潮流所以不會out,我可以打扮得好hiphop,亦可以好Lolita,好簡約、好Milk,又或者好廣告佬……你喜歡便可以了。
我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知道做自己就可以,所以就算我老了,也不會打扮到使他人眼凸,而同時又覺得自己靚,真是三生有幸。

3──我可以聽到人親口說日戰與文革的故事,而又不用經歷日戰與文革

多數人,是在25歲以後,才懂得欣賞歷史的,25歲以前,都不太想聽阿爸話當年。我慶幸自己近年開始願意聽長輩的往事。比我年輕十年的後生,到他們二十多歲,對這題目感興趣之時,經歷過日戰的長者都魂歸得七七八八了,想知道多點,就只得看書。上一代人說起文革,講得栩栩如生,再遲一點,就未必有氣有力繪聲繪影了。
我們目睹英式統治、六四、97移民潮、回歸升旗、中國經濟起飛、08奧運,我們踏正這一個天生當目擊者的年代,做這年頭的港中女,實有點歷史意味。

4──我看過《金電視》,也知道狗仔隊只是打份工

從前的傳媒斯斯文文,雜誌連寫句caption都彬彬有禮,明星就是明星,尊貴而有神秘感,這我還記得。後來有了《YES!》、有了黎智英、有了一大堆3388周刊,報道手法側重娛樂性,新聞紙也沒有那麼沉悶了。我不會說這是好或者不好,因為我已經心智成熟到懂得分辨真偽。
好些長輩,凡說起當今的傳媒,就怒得人神共憤,合理的,因為他們大半生所認知的傳媒與今天的相差極遠。我們三字頭的,卻還在能願意接受轉變的年歲目睹一切(無論轉變是好是壞)。至於比我們年輕的一代,對不起,你沒看過期期封面格式必定一樣的《金電視》(一定是一張大頭相+左下角一行斜字),就不知道甚麼是簡約清新呢。
不想認中女,還得認中女,就做個proudof自己是中女的港女吧……惟有如是說。
電郵:[email protected]
卓韻芝專欄逢星期六刊出

我今年27歲,已被弟弟及其友人稱為「中女」。

比我們年輕的一代,對不起,你沒看過期期封面格式必定一樣的《金電視》。

現今的小朋友,聽聞世上有一樣東西叫做黑膠,我卻是真真實實地聽過黑膠。

張曼玉
80年代
shoulderpad大褸

我們目睹回歸升旗,踏正這一個天生當目擊者的年代。

從前的傳媒斯斯文文,雜誌連寫句caption都彬彬有禮,明星就是明星,尊貴而有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