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中屬重災區 區議員恐人為作假<br>6區蚊患指數踏入警戒線

黃大仙中屬重災區 區議員恐人為作假
6區蚊患指數踏入警戒線

【本報訊】反映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在本港活躍情況的誘蚊產卵器指數,突然由9月份的8.3%急升至10月份的13.7%,而其中黃大仙中、藍田、天水圍、將軍澳、深水埗東及跑馬地六區的指數更超過20%,踏入警戒水平,黃大仙中的指數更位榜首高達37.9%,蚊患全港最嚴重(見表)。由於黃大仙區內蚊子入秋後已明顯減少,但指數卻突然飆升逾倍,當區區議員擔心有人作假,影響市民的判斷及防蚊工作。 記者:蔡志郁

黃大仙區翠竹花園區議員蘇錫堅昨日稱,對於區內的誘蚊產卵器指數突然飆升感到非常驚訝,完全不能接受。
他說:「事實上,近期區內嘅蚊子已明顯減少了,但指數卻比熱天時仲高,我有啲擔心有人會好似青衣咁樣(人為干預誘蚊產卵器),我完全反對咁樣做,因為指數係畀市民參考嘅,如果蚊患嚴重,市民可以做預防措施,假如指數係人為地經常保持喺偏低狀態,蚊患就會防不勝防,一旦爆發登革熱,就不堪設想。」
另一區議員許錦成昨對竹園南上榜表示驚訝。他說:「馬仔坑運動場有好多花草樹木,過去街坊發現運動場附近嘅蚊患嚴重些,加上附近竹園道上有斜坡及草叢,估計積水如果清除得唔亁淨嘅話,都會滋生蚊蟲。我最近已要求管理公司定期落蚊油,同時敦促食環署加強監察。」

天氣溫暖利蚊生長

對於指數飆升,食環署發言人解釋稱:「10月份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上升,可能是由於天氣特別溫暖,天文台的資料顯示,今年10月是1983年以來最溫暖的10月份,平均溫度為攝氏26.4度,而蚊子在攝氏25至30度間的溫度最為活躍。」
此外,港九新界40個監測點中,只有荔景的指數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