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發生多宗嚴重車禍的九巴,每年都對司機進行一次工作評核,評核準則之一是司機過去一年病假的多寡,請病假較多的司機會被「扣分」,降職為後備司機。有九巴司機投訴評核為他們帶來極大心理壓力,不少司機為了「鬥」少請病假,10個司機有8個會帶病駕車,影響巴士乘客安全。記者:麥志榮
一名九巴屯門車廠的員工向本報投訴,九巴將司機分為幾級,最資深的司機是「正字軌」,固定駕駛一條路線;其次是「替字軌」,年資較淺但也是固定駕駛一條路線;最低級是後備,每天要駕駛不同路線,壓力較大。九巴近年開始每年都要替字軌和後備司機「爭位」,後備司機可申請固定駕駛一條路線,九巴會對所有替字軌司機進行一次工作評核,評核準則之一是病假數目,請病假較多的司機會被降職為後備司機,空缺由請病假較少的後備司機補上。
司機鬥不請病假
該員工指曾請病假的司機在公布評核結果前會緊張至失眠,擔心自己病假比別人多,所以人人都「鬥」不請病假,有司機四年來沒有請過一天病假,如患上傷風感冒等小病,10個司機有8個會帶病駕車,令人擔心乘客安全受到影響。
九巴發言人接受查詢時承認司機工作表現的評核其中一項是司機出勤表現的評分,但評核結果並非純粹以此因素決定,而九巴有為員工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司機可因應健康狀況請病假。
或違殘疾歧視條例
平等機會委員會過去6年收到有關病假的投訴近300宗。平機會發言人稱,殘疾歧視條例規定,僱主如因員工請病假而給予較差待遇,即屬違法。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區永東認為,用病假數目來評核員工並非好方法,員工帶病上班會影響工作表現,若工作與機械操作有關,更可能危及員工與公眾安全,若運輸公司要評核員工的出勤表現,可以司機行車哩數作為指標。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巴分會副主任鍾建華說,請病假會被扣分的評核方式確對司機構成壓力,工會已向公司反映,希望修改有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