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殺人士獲救後再度自殺時有發生,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昨日批評當局對自殺獲救人士欠缺支援,並指這些人士往往有精神問題,如感到沮喪、孤寂和哀傷,又有身體損傷需要醫治,所以他建議當局教導其家屬如何了解和關心自殺者,以防止他們再度輕生。
港自殺率較美英高
葉兆輝表示,該中心正與衞生署進行試驗計劃,以協助自殺不遂人士。他又認為,防止自殺需要社會共同協力,例如過去數年有不少人在度假屋燒炭自殺的長洲,度假屋業主拒絕租屋予有自殺徵兆人士的計劃見效,今年至今島上未有自殺個案發生;時代廣場七樓和八樓加高圍欄後,也沒再發生有人從高層跳下輕生,他希望有關方面可以想辦法,防止再有人跳青馬大橋自殺。
隨着本港經濟自2003年沙士疫潮後逐步好轉,自殺率於過去三年從10萬分之18.6下跌至去年的10萬分之14,但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本港比率仍較澳洲的12、美國的11及英國的10為高。
自殺方式方面,葉兆輝指跳樓一直是本港第一大自殺方式,2004年有520人死於跳樓自殺;自2001年起,燒炭成為本港第二大自殺方式,2004年因燒炭死亡個案有228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