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新鮮食品,如蔬菜及肉類等,巿民多慣用斤或磅來計算,未必適應十進制以公斤計算貨品的價錢。有顧客早前到惠康超級巿場購買提子,價錢牌上只標有以磅計算的價目,至過機時才發現是以公斤計算,惹起多收錢疑雲。該讀者認為超巿應標明過機時的重量單位,避免引起混淆。
家庭主婦鄧女士早前到大埔八號花園的惠康超級巿場購物,當時紅提子是其中一款特價貨品,價錢牌寫上每磅7.7元。她遂選了一束紅提子往收銀櫃位付款。過機後,她發現以每公斤(即KG、千克)計算,而每公斤為17元。她即場不懂換算,不知道有否被「搵笨」,「我一向喺街巿買餸都用慣『磅』做量度單位,雖然事後計過,應該無收多錢,不過價錢牌明明寫係以磅計,點解過機就變咗公斤,好唔統一。」
已分別列出價錢
惠康超級巿場發言人表示,由於收銀機運作系統以公斤計算,故過機的貨品通常以每公斤計。為免客人混淆,超巿會在新鮮食品的價錢牌分別標明「磅」及「公斤」的不同價錢。
記者轉介有關投訴後,曾到上述超巿了解,當時出售的紅提子仍做特價,價錢牌上已分別列出以磅及公斤計出的不同價錢。
消費者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超巿最好在價錢牌上標明兩項量度單位,避免客人在過機後才發覺計算單位不同而誤會收錯錢;另外超市或可在價錢牌上寫明每公斤等於多少磅,由客人自行計算大約重量,免生誤會。
檔案編號:10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