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好消息告訴本欄的讀者了。十一月十八日星期六,在維園舉行的書展上,我會有新書面世,由次文化堂出版,收集了約一百篇在本欄及《明報》刊登的關於消閒、飲食的文章,書名就叫做《賞心樂事》。感謝次文化堂的彭社長費心,為我設計了一個清雅悅目的封面,相信愛看本欄的讀者,也會喜歡這本書的感覺。十八日那天下午,我會到書展參加一個座談會,希望到時能與很多讀者面對面談歡。一個寫作人最重視的是讀者,因為文章真正用心寫成,所以作者與長期讀者的關係不比尋常,分外密切投入。
多少年來,我的專欄都是既寫政法也寫悠閒,但到了結集成書,除了有特殊歷史意義的《23條立法日誌》之外,我總是寧願選消閒的文章。這並不全是因為政治議題枯燥不討好,也不是怕會失時效,而是大多數讀者比較偏愛這類文章。我自己寫這些文章時,也寫得比較開心。分享生活情趣,畢竟比分擔憂疑焦慮好。有些報道烹飪試驗的文章,未必十分優雅,但以十足認真補救。最重要的是清楚明白,讓有興趣的讀者能按照描述自己辦。常常有讀者來電郵,交換心得或問問題,短短的通訊,為我繁忙的政務生涯,抹上絲絲民間來的溫暖。
我計劃,假若有機會出版另一輯感性文章,書名就叫做《良辰美景》好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詞句出自昆曲《牡丹亭》,家傳戶曉,此刻借來一用。人生就是這樣,甘甜中永遠有苦澀,而苦澀教人益發珍惜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