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內地銀行股升得有道理

財智語陸:內地銀行股升得有道理

近日不論到甚麼地方,相識或不相識的,都問我個市點睇?又或者恒指可唔可以到2萬點?在本欄也好,在電台節目也好,我曾經講過很多次單看恒指的意義已不大,因為中移動(941)升其他股票跌,恒指一樣升;中移動跌,地產股升,恒指仍可表現硬淨。即使恒指跌,國企股表現亦可跑贏大市。
因此,每當有人問我以上問題時,我都會反問他們兩個問題:(1)所買的是甚麼股票?(2)究竟是短炒定長揸?如果是買中移動及滙控(005),則要留意恒指。如果是短炒,恒指單日的起跌對股價或帶來短暫震盪,但如投資其他股票作中長線部署,現在恒指的意義不大。
昨日,在炒人民幣升值的刺激下,國內銀行股全線報捷。事實上,對於銀行股有此表現,並不感驚訝,因為早前已多次提到唔怕國內銀行估值貴,最怕是過早落車。睇股票有很多方法,如睇銀行股,最正路是正統的基本因素如看銀行的市帳率、市盈率或負債比率,不過,這只是個別的睇法。
在這個「大時代」下,其實看國內銀行股要宏觀一點。日前提過中東資金對國內銀行股趨之若鶩,就是因為「中國」兩個字,但究竟「中國」這兩個字有多值錢?似乎有點抽象。具體言之,現在它們看國內銀行股,就好比看20年前的滙控。平心而論,國內銀行能否如滙控一樣有效率,現在不得而知,但歷史已告訴我們,單是交行(3328)已翻逾2倍,即使略遜的建行(939),亦有近一倍的升幅。要知道,它們全部不是亁炒,而是有業績支持的,因此質素較佳的招行(3968)可在短短兩個月內升逾5成。當然,下一個目標自然會是工行(1398)。

工行長線逢低吸納

曾有人質問,國內銀行其實背後有很多問題賬項,始終有一日會浮現,屆時或成為國內銀行股被沽售的藉口,對此我則不太擔心。現在的國內銀行,上市前已被「執靚」,傳統的包袱已大大減輕。最重要的是它們屬國企,即使有事,中央仍然會出手相救。事實上,多年前不少國企出現問題,不論數額有多大,「阿公」都會將事件擺平。中國人愛面子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國家銀行有事,更加不容有失。
另外,銀行要爆煲,經濟要先出現問題,現在國內經濟保持增長,而個別過熱的行業問題,亦有宏調降溫,因此亦看不到國內銀行有燃眉之急。另外,觀乎中國近年在外交政策上看似事事不理,但實際上是打緊外交牌,表面上美國仍是國際大佬,但實際上,以目前中國國力及龐大的外儲,反以更能吸引外資。如果外資繼續流入中國作股票投資,銀行股自然是首選,銀行股仍有其長線持有的價值。不過,有不少投資者可能覺得現價買入此類股份會摸頂,我建議可採取每月定期買貨的方法作吸納。我曾經建議一個沒有很多本錢的打工仔,但他每月總可有幾千元作儲蓄,於是建議他每月定額買交行,每月6千,1年零3個月的時間,已有相當不俗的回報。工行才剛起步,現在開始這「另類儲蓄」也未遲。
當然,昨日國內銀行股的急升,背後有不少是即市跟炒的投機買盤,短期或增此類股份的波動性而出現調整,但我仍維持採取逢低吸納的策略。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