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學聯 所為何事?

退出學聯 所為何事?

傅景華 香港大學學生會前副會長

據報,港大學生會正醞釀脫離學聯,並以公投作決定。筆者曾於九十年代參與這兩個組織,看到這段消息,心裏好生奇怪,港大學生何以要與學聯割席並劃清界線?至近日,收到有關這次公投的資料,內裏列出退出學聯的理由共四項:一、外界干預;二、共識機制失效;三、財政及行政混亂;四、運作模式不合時宜(詳見學生會網頁 http://www.hkusu.org/)。

屬內部管治問題

先說第二、三和四點,都是學聯內部的管治問題,例如鎖匙管理、財務和核數分家、會所管理及表決過程等事務性事宜。這些問題只需學生們冷靜地自我檢討不足之處,似乎不難解決,怎也不會弄到退會的田地。
若論第一點外界干預,就非同小可。學聯被指長期受前學聯成員及民間團體左右。事實上,學聯向與社運關係密切,後來更成立社運資源中心,為本地社運界提供資源,協助彼此間的連結,壯大民間社會。因此,若學聯可團結更多社會人士,正是求之不得。只要學聯仍掌管理權,學生對社會議題有清晰的理解和堅持的話,何懼之有?

「干預論」站不穩

究竟為何會有這種「干預論」呢?說來奇怪,「干預論」與港區政協委員劉迺強先生(即現港大學生會會長劉方的父親)於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在《信報》專欄中的觀點,何其相似,該題為〈不要干預學運〉的文章指:「……『六四』開始了由『民主派』主導的學運另一頁。以陶君行等為首的當年學生會領袖,與支聯會和同穿一條褲子的港同盟和後來的民主黨合流,學生會幾乎成了它們的外圍組織。政黨直接介入學運,大量培訓學生領袖,長期霸佔學生會……」前後一脈相承。
筆者在六四後始參與這兩個組織,自然知道劉先生是胡扯。無論六四前後,學聯與不少現被稱為「民主派」的人士和民間團體(包括劉先生當主席的匯點),在共同立場的基礎上合作,但也常出現分歧,居英權為一例,肥彭政制方案是另一例。學聯也曾公開批評與民主派「穿一條褲子」的支聯會,這樣的學聯又怎能說是與民主派「合流」或其「外圍組織」呢?

剝削後來者機會

反觀現今的學生組織,讓政協委員做統戰跑腿約見特首,做人家競選的人肉布景板。學生既接受不了民間團體的「干預」,為何又會接受政協的「干預」呢?這是否雙重標準?
好了,即使四大罪狀成立,問題應是學生沒有做好本份,沒有盡力抗拒「干預」和提高學聯的管治水平。既然表決程序欠妥,何不按會章辦事?既然財政混亂,又有否請教專業的意見?既然鎖匙被非法持有,何不報警求助?
學聯由學生會組成,它出現問題,就是現屆學生會無能和失職,最好是選能讓賢予更有能力的港大同學接棒,而非退出學聯。你們憑甚麼剝削其他同學及將來的師妹師弟參與學聯的機會?筆者希望每一位投票的同學,了解清楚事情始末,才決定上述指控是否足夠構成退會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