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有智慧不如趁勢!」 - 孫柏文

金手指:「有智慧不如趁勢!」 - 孫柏文

泡沫,泡沫。孫柏文相信大家都聽過有人用過呢個詞,去形容某一樣投資項目嘅投機成分去到瘋狂階段。究竟點解啲人會用「泡沫」呢個詞,去形容啲瘋狂炒賣活動?其實,人類第一次用「泡沫」去形容瘋狂炒賣,係形容一間成功塑造同政府有千絲萬縷關係,繼而令人相信有特權,透過頂尖財技將股價翻幾番,不過最後股價狂瀉嘅公司。大家可能會問:「泡沫呢個詞,好似喺盈科數碼動力出現之前已經有,孫柏文你有冇搞錯咗?」你估盈科係第一間公司依靠塑造「有特權」形象、財技等等嘅手法,令股民如痴如醉咁將股價炒起,跟住夢碎後股價狂瀉咩?
1720年前宗主國,有一間叫做SouthSeaCompany嘅公司。首先,呢間公司成功奪得英皇御准專利權,壟斷經營由非洲運往西班牙控制南美洲新大陸嘅奴隸貿易業務。跟住大玩財技,進行多次股債重組,仲要大派認股證畀國會議員、政府高官、王室成員,令全國權力核心從公司股價上升得到利益。公司當然大力咁去煲大南美洲嘅潛能,話商機無限,又叫啲財經口水佬同分析員計啲天文數字出來。最後,仲要撞正喺法國都有一個叫做JohnLaw嘅人成功炒起「新大陸」概念,令前宗主國股民更加相信SouthSea會賺大錢。就係咁,SouthSea股價由1月128英鎊炒到7月超過1000英鎊一股。
不過最後醜婦都終需見家翁,SouthSea股價開始狂瀉(見圖),1720年12月股價淨番150英鎊一股。當時有一個評論員則曾經講過:「SouthSea股價有如南方海洋上的泡沫一樣,一篤即破。」因為SouthSea泡沫出現於1720年,所以早100年嘅鬱金香狂熱tulipmania,都係叫做「狂熱」。

今日同大家分享呢個故事,係因為今時今日恒生指數喺19000點嘅高位,孫柏文覺得係一個不折不扣嘅泡沫。不過有如SouthSeaCompany嘅股價一樣,如果你喺1720年嘅6月,股價800英鎊一股嘅時候問我:「你估仲有冇得升?」我會話:「有。」不過如果你再問我:「究竟抵唔抵買?」我就一定回答:「絕對唔抵買。」不過我相信,就算你應為絕對唔抵買都好,都可能因為仲信有得升而入市,呢個就係人類本性當中嘅貪念。
呢幾日來,孫柏文都有話過恒指上2萬點,提供過班大鱷點解會將中移動炒上80元一股,最後仲要話上2萬點嘅動力會來自地產股。有人話孫柏文咁高都仲要話有得升會害人,雖然我明白人個個都可能因貪念而「出事」,不過孫柏文絕對對讀者有信心,能控制貪念,而不致於引火自焚。之不過如果要問我:「你估仲有冇得升?」我就答咗:「有。」
如果大家有讀晒喺《蘋果日報》財經版嘅專欄,相信大家都會覺得除咗《金手指》一欄之外,好多都充滿智慧。而喺1720年嘅前宗主國,相信最有智慧嘅人就肯定係牛頓SirIsaacNewton。佢喺SouthSea一役當中都輸咗2萬英鎊,令佢當年都慨嘆一句:「我能預測星體運行,不過對人類嘅瘋狂就毫無頭緒。」所以好似《信報》曹仁超先生話齋:「有智慧不如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