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壽司聯想 - 鄧達智

田中壽司聯想 - 鄧達智

有日本居住過的朋友揶揄香港吃到的日本菜差,更套用日本人戲說「猶如狗食……」
這點我當然不能相信,道理是一種食制遠離故鄉,要做出色香味質感與原產地相同,未免有先天性及技術性的困難,就是遷就不同地方人士口味而延伸出新味覺新品種,便肯定與本來差異。
你可會在日本吃到最正宗的香港菜?
東西人情一樣,都是相對的。但我仍然不相信香港沒有標準日本料理,這點由蔡瀾先生判斷較準確。某年到日本人投資甚多的大連,與友在五星級酒店內設日本料理店進餐,點了Toro;出來竟然是Tuna,要侍應送回給廚子亦訓別以假貨騙客人……
廚子兼老闆出來,先問我們貴鄉……
啊,香港客人……ANorNe……這日本先生很客氣也很禮貌,解釋送到我們桌上的確為Toro,但它也分好幾級,當時的中國內地跟香港有別,來貨並非香港的正肥腩,所以有異,請原諒……
當然,我也相信,除個別店子,香港一般也未必吃到最肥美的Toro,然而廚子先生客觀地笑答:「在日本除了個別店子也不見得處處吃到最肥美的Toro,香港也是日本料理上乘地方,起碼不少香港人嘗過最好的Toro刺身,曉得要求……」
元朗教育路近大坑渠是一段食街,除了B仔涼粉,正記粥粉麵打冷,不少日本料理小店在這段租金貴似旺角的食街找到立足生存點。
本為魚米之鄉的元朗,從來不缺吃着OldMoney長大老死的原居民,吃成了生活上一大重點文章;直至皇崗口岸二十四小時通行無阻吸去為數不少晚吃玩樂的群眾而影響了生意,吃食一直是她表面亮點;大榮華、恆香、好到底、大同……圍村盆菜、流浮山海鮮。
教育路一家壽司刺身店,以田中做得最火。幾年前約朋友尋吃,見田中門前人客何止三、五,簡直便是三、五十,只好退而求次之到同街上另一間料理店。如是者過了好幾年,每次途經,不論星期一到星期七,天天火爆,不明所以。最近晚歸,九時過後,見等待人客不多,登記,再等十多分鐘始得入座;菜式看似普通,包裝欠奉,但當肥美三文魚壽司上枱,鮮得無倫,明白了,貨如輪轉用料新鮮兼平靚正,成功力度長期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