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五名候選人為競逐世衞總幹事使出渾身解數,美聯社昨日報道,無論最後寶座誰屬,世衞最大的財政後盾、執委之一的美國必定是「幕後玩家」,影響力遠超總幹事。美國將主宰世衞每一個決定,以往曾有官員因為發表對該國不利的言論而被降職。有本港學者不排除美國會私下影響其他國家的投票意向。
報道指出,今年初泰國駐世衞總部代表WilliamAldis公開表示,美國的貿易政策令泰國難以發展價廉的愛滋病藥物,將間接令數以千計的病人死亡。他隨即被調往印度新德里的世衞分部當研究員,有關部門沒有解釋調職原因。美國當局對美聯社承認,曾向世衞投訴Aldis的言論,但堅稱與其降職事件無關。最近,美國更阻止世衞資助出版批評自由貿易的書籍。
學者:可能造成影響
有負責生育政策的世衞官員則批評,布殊政府對墮胎的議題尤其敏感,有關政策推出前,必先經過總幹事辦公室審查。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王友金表示,美國對世衞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但不會公開挑釁中國這類正崛起的國家,「唔會做出面,但係一定會私底下傾自己支持邊個,可能造成無形嘅影響力。」但他認為陳馮富珍當選對美國無害,美國不會故意令中國墮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