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從美國中選看強政勵治 - 宋漢生

蘋果批:從美國中選看強政勵治 - 宋漢生

美國兩院選舉,大家拉櫈看戲,一抱鋤強扶弱的心態,看看民主黨能否乘布殊民望低,以及共和黨財色醜聞纏身,給稱霸兩院超過十年的共和黨一個痛擊,重奪一個甚至兩個議院。
有人說,議會就議會,甚麼參議院眾議院,搞得這樣複雜。其實不複雜,來,讓我們來個角色扮演,扮扮美國國父國母吧!
你的聯邦,有幾十個州。各州的管理,有州政府。聯邦,則有聯邦政府。
問題一,聯邦政府的權力,應怎樣分配?
甲)一人獨享
乙)把權力拆散為三份,互相制衡
權力容易令人腐敗,陳水扁剛來了一次九點九分的完美示範。權力愈集中,愈容易出岔子,還是打散好。一份搞行政,一份寫法律,一份負責用法律裁決。讓三份人互相監察、互相制衡。
搞行政的頭頭,叫總統,投票選出來,負責行政,不能寫法律。寫法律,就留給也是民選的立法議會,順道負責監察行政、抽稅、對外宣戰等等的工作。司法的,最高級的法官,就由行政阿頭提名,然後再由立法議會審批,夠安全了吧?
問題二,立法議會中,每個州分得多少代表席位?

甲)按州的人口數量分配
乙)每個州一律兩席
甲州:我州人多,受的影響愈大,當然是要多些代表。要不然,我州人多,得兩席,你州人少,又是兩席,那麼除開來,你每名州民的代表性豈不是大得多?
乙州:我州人少,假如按人數分配,一定比你少得多。即是說,你的州在議會中,可長期壓倒我州的聲音。這樣的話,不用開會啦,不如乾脆叫大州全話事好吧?
夠了,通通給我閉嘴。這樣吧,學戲院,一分為二,搞兩個院。一個院人多勢眾,叫眾議院,按人數分配。另一個少人的,叫參議院,每州一律兩席。滿意吧?
打得這麼散,又三權分立,又參議兩院,不容易一黨獨大吧。等等,要是那一年一個黨運勢盛,全掃議席,怎麼辦?再保險些,眾議員任期兩年,兩年選一次,參議員則任期六年,每兩年選三分一的席位,以減少一年全掃的機會。天才,真是天才!嘩哈哈哈哈哈哈……
這笑聲一路伸延,直至2000年,牛仔總統在最高法院內的共和黨多數開路之下,當上行政阿頭,共和黨正式勇奪行政、立法議會以及最高法院的話事權,完成政治大滿貫。自九十年代開始,共和黨的選舉機器愈趨暢順,民主黨漸處下風,然後退至捱打局面。民主黨一直主張大政府,但後期高福利大政府已證實行不通,淪為票房毒藥,就算當年的民主黨總統克林頓,也改行共和黨的大市場小政府路線,厲減開支,帶來罕有的財政盈餘。
怎料布殊上台以後,大開水喉,上任首五年,政府開支按人頭計每年增長達3%。克林頓在任八年,公務員縮班二十萬,但在布殊任內,卻增多七萬九千人。有人算過,平均來說,要是總統和議會大多數屬不同黨派,互相制衡,政府開支增長會較緩慢。要是兩者屬同一個黨,總統沒有這麼多的議會力量抗衡,開支增長則高五倍!經濟放緩,選民對大開支更為不滿,隨時是今次共和黨的致命傷。所謂強政勵治、行政主導,無非是要擺脫議會的束縛,從數據看來,是和納稅人的荷包作對了。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