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多OL玩泰拳運動,既可瘦身,又可增強自信心及自衞能力,最重要是泰拳比其他健身鍛煉更互動,參與者不會覺沉悶。今期〈健美修身Guide〉找來香港首位擊敗現任泰國拳王的專業教練蔡東曉,將他設計由淺入深的泰拳速成班,連續3期教大家打泰拳,打頭陣由基本功7招開始。記者:李勇明 攝影:張家俊 Model:Gloria@Umovie
1直拳
對於一個以右手為主的拳手來說,其左直拳通常為引拳,是一種刺探,用作干擾對手,亦是強力攻擊的前奏。至於右直拳則是重擊拳,由於攻擊距離遠,故威力較重;出擊目標通常為面部、下顎、心窩和腹部。
2勾拳
勾拳可分為長距離及短距離,兩者都能重擊對手,其出拳軌迹成弧形。長距離勾拳較易發揮,但命中率不高,相反短距離勾拳角度較細,對手難以閃避,不過短距離勾拳的發力不易掌握。攻擊目標包括太陽穴、耳根及腰腹位置。
3上擊拳
上擊拳主要是近距離攻擊,出拳方向由下至上,主要攻擊對手下顎及心窩。上擊拳不可亂用,通常是在對手雙手保護面部兩側時,向上攻擊中部所露出部位。
4橫踢
橫踢可細分為高踢、中踢、低踢。高踢攻擊目標為頸項、耳根、太陽穴及面部,敵方一不小心可被擊暈。中踢攻擊腰、背及肋側部位,大多數在對手揮拳時乘機攻擊,以削弱對手耐力。低踢主攻下盤,針對對手腿肌及關節。
5直踢
直踢又稱蹬腳,是腿部直線攻擊一種,基本人體各部份都可成蹬腳攻擊之目標。蹬腳運用時可試探攻擊、重擊或防守。
6膝撞
膝撞用於中、近距離攻擊,如在緊纏搏鬥時,可以膝撞攻擊對手肋部、胃腹或腿肌。另外,膝部還可以擔起防守作用,如提膝擋腿,可阻止對手腿擊外,亦不需要調動保護面部的雙手。
7正踭擊
泰拳的踭擊是短距離的武器,除了攻擊外亦可作為防守用途,如封拳、架踢或擋膝。正踭擊的攻擊部位主要是眉角,前額、鼻骨、下顎或肋骨部位等,訓練有素的拳手可利用踭擊將對手打至頭破血流。
蔡東曉簡介
05年獲香港武術教練公會頒贈「香港傑出泰拳教練獎」的蔡東曉,今年初復出再上擂台,並成功擊敗泰國代表華弟,成為首位擊敗現任泰國拳王的香港拳手。保持37勝5負1和戰績的蔡東曉,完成拳王夢想後現已告別擂台,並在自己開設的《THERING》負責培訓工作。
THERINGThaiKickBoxingStudio資料
地址:中環蘭桂坊17-22號好利商業大廈
2樓E室
電話:25262989
網址:www.the-ring-thai-boxing-st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