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聯盟國際化

認同聯盟國際化

轉眼間,球季開鑼已經一周,感覺上今年的休戰期似乎特別短暫,許多星級球員都有代表國家參加世界錦標賽,相信亦有不少球迷在不同亞洲地區目睹球星風采。聯盟變得國際化,與20多年前我初認識的NBA截然不同,但我卻挺喜歡及認同此普及現象。
最近幾季聯盟都在季前發出一些對球員行為守則的指引,或重新強調對某些動作的執法尺度,例如需穿整齊外套坐後備席,或防守球員用手肘腰壓對方的不容忍;無論實質效果如何,起碼引來球迷議論,提高觀賞興趣。

球季新例或增「技犯」

今年亦不例外,聯盟高調地宣布要打壓比賽期間一些過份出位的球員抗議動作;向球證投訴時若死纏不放、口沫橫飛、手舞足蹈,及對其家屬過份「關懷」或諷刺的言論,球證的判「技犯」次數可能大大提高。活塞的華萊士早已對號入座,直指新例沖着自己而來,今季首場比賽已被球證「祭旗」。
其實要執行此例時確可能有流於主觀之險,亦有可能扼殺球員自然流露的情緒;畢竟打籃球並非捉象棋,情緒高漲之下出現「紮紮跳」的鏡頭乃屬正常,我認為亦是球迷觀賞比賽的一部份,球證切忌矯枉過正。

新籃球反應欠理想

今季聯盟亦決定起用一款以微纖維合成物製成的籃球,取代牛皮製造,用了多年的舊款。聯盟認為新籃球較耐用、手感較好,而且在不同場地的表現統一度較高。
經過季前熱身賽之後,球員反應負面為多,指籃球在亁身時候太「黏手」,沾了汗水後就太滑;亦有球員指新籃球柔軟度較高,撞框之後反彈度低於牛皮製籃球,彈距較遠的籃板球可能會減少。不過此全屬初步反應,經過適應期之後,新籃球對球員發揮到底有何影響,大家拭目以待。
張丕德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