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辛棄疾》 - 彭浩翔

再說《辛棄疾》 - 彭浩翔

讀夏承燾、游止水所著小書《辛棄疾》。感激重讀中五那年,修了中國文學一科,也讀過辛棄疾的《南鄉子》。
辛棄疾是較願意描寫農民生活的詞人,歷代文人都看不起農民,書中舉了個例子。六朝時有一位名士叫到溉,因為他的祖父到彥之曾務農擔糞。進入官場後,就被同僚何敬容罵為「尚有餘臭,遂學作貴人」。
此書本介紹辛棄疾的成長、創作。但更吸引我注意的,是兩位作者在講述辛之生平,讚揚他是宋代詞壇最高成就者之同時,仍不斷作出批判:「我們也應看到,辛棄疾畢竟生活在八百年前的封建社會,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他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經歷,使他的思想意識不能不受到歷史的局限,打上階級的烙印。這從他親手鎮壓過當時的『茶商軍』,污蔑反抗封建王朝的人民為『盜賊』,並策劃加以滅絕……我們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吸取它的精華,剔除它的糟粕,批判地繼承這份蘊藏着珍貴成份的文學遺產。」
翻開版權頁,這書首版的年份是一九七九年四月,雖然那時過了文革,但兩位作者在撰書時,仍一字一句小心不被人家抓着隻字片語。這書亦可算是文學遺產,能看出那年代文人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