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年 - 吳靄儀

選舉年 - 吳靄儀

心中記掛着選舉,眼睛就到處看到選舉。電視上報道陳馮富珍在中國國家支持之下競選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中央和特區官員到處為她拉票。其實北京應已接受選舉是產生最高負責人的正常方法。
但形式上的選舉並不足夠,更要有真正的選舉精神。傳媒報道,國家主席胡錦濤此際宣布擴大對有投票權的非洲國家的援助,令人感到有「買票」之嫌,實在可惜。香港特首的小圈子選舉,越來越令人擔心會成為利益交換之場,並非一場公平和自由競爭的選舉。越是封殺競爭,就越會加強這種觀感。普選其實是唯一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曾蔭權認為「大市場,小政府」是較為貼切的口號,但其實特區政府一點也不小。政府掌握了一切行政權力,一切公共財政資源,透過制訂公共政策措施,直接或間接操控了需要公帑撥款支持的非政府組織活動。僵化落後的政府政策,於是也令到社會整體大部分僵化落後。舉個簡單的例子:施政報告公布發給家長幼稚園學券,但只可用於不牟利的幼稚園。效果就是迫使牟利的幼稚園紛紛轉做符合政府條件的不牟利機構。當絕大部分的幼稚園都按政府條件辦學的時候,家長就會變得幾乎毫無選擇──除非他們經濟上不在乎學券資助。
其他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學、社會服務,甚至文藝活動,都會一一按照政府的想法和要求,變得千篇一律。不按政府本子辦事辦學,也就會因資源短缺而困難重重。這就是香港目前所面對的困局,也正是必須打破沒有競爭的特首選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