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想不到在造紙發明後數千年後的今天,紙張可以將玖龍紙業(2689)董事長張茵由只有3萬元身家的普通女工,捧至登上中國女首富的寶座。隨着「紙品女王」張茵的知名度增加,玖龍紙業的股價亦屢創新高,令投資者再度留意這個差不多已被遺忘的傳統行業──紙品業。 本報記者:陳健文
投資紙品業,首要理解行業運作。造紙第一步是種樹,以取得最根本的原料木材。這個行業較冷門,本港目前只有金威集團(910)從事這個行業。砍伐後的木材會出售予木漿廠,而木漿廠先將木材煮成木漿,再售予如玖龍或理文造紙(2314)等造紙商。本港沒有純粹從事木漿業務的上市公司,只有理文造紙擁有一個規模細小的木漿廠。
除購入木材外,造紙商還會回收成本較低的廢紙作為造紙原料。玖龍董事長張茵私人持有的中南集團就是於美國從事廢紙回收,再售予包括玖龍在內的內地造紙商。造紙商會透過中間人,如森信紙業(731)將各類原紙售予最下游紙品的生產商,生產如瓦楞紙及包裝紙等紙品,合豐(2320)、華力控股(3366)及鴻興印刷(450)便屬於這一層的相關企業。
那麼在整個紙品供應鏈之中,哪一層最值得投資呢?
瑞信證券分析員劉紹文表示,由種樹到紙張買賣,從回報、市場力量及風險三方面衡量,中上游業務中,以造紙業前景較佳。他認為,種樹回報期長,而且有很多控制不了的風險;做紙品交易則入門門檻較低,毛利率不高之餘,競爭亦甚大,始終不及造紙業般「好景」,因為該行業可成功轉嫁成本之餘,市場亦又沒有太多的競爭者。
造紙入門門檻較高
法國巴黎百富勤分析員胡瀚文亦認同,從事中上游業務公司可看高一線。他說,整個行業中,始終以造紙業的入門門檻較高,再加上目前是供應主導的市場,中上游業務可將上漲成本轉嫁予客戶,議價能力亦較強。他表示,造紙業務未來的增長速度,主要取決於紙品需求,即是取決於內地工業及內銷的增長步伐。
玖龍在其招股文件中披露,自02年以來,內地箱板原紙(玖紙及理文的主要產品)的產量一直追不上內地需求的增長速度,每年一直存在200萬噸的短缺,預料情況將延續至09年。這解釋了為甚麼玖龍紙業及理文造紙具有較強競價能力,以及一直能進取地增加產能,而下游紙品業近年毛利則一直受壓。
上游業務未現泡沫
風險方面又怎樣呢?胡瀚文指出,從有關數據來看,暫未見到內地上游造紙業中短期內出現泡沫。目前該業務的最大風險包括:環球經濟放緩、內地政策改變,以及突然有一個肯花錢投資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劉紹文則認為,投資金額巨大,是上游造紙業目前面對最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