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設計 充滿陽光 走廊掛病人畫作<br>青山醫院變身如度假村

平房設計 充滿陽光 走廊掛病人畫作
青山醫院變身如度假村

【本報訊】青山醫院太出名,所有事物一接觸「青山」二字,彷彿就沾上幾分瘋人味道,若以為青山只是那種迫病人打懵仔針、五花大綁的黑獄?對不起,閣下可能被電影《飛越瘋人院》「荼毒」得太深了。走過了45個寒暑,今時今日,青山醫院像度假村多過醫院,但康復者渴望的,不是美輪美奐的住宿環境,而是一個可以容納他們的世界。 記者:張嘉雯

青山醫院採平房式設計,與電視廣告特輯的國內大型平房式新村相似,雖然守衞較一般醫院森嚴,進出都要登記拍卡,但醫生都不穿白袍,只是恤衫西褲,連領帶也不結。青山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楊明康覺得這樣更容易與病人接觸,「friendly啲吖嘛,唔係畀人覺得醫生高高在上。」
聽醫生介紹,才知道精神病原來分很多種,有為人熟悉的分裂型精神病、聽來很浪漫的氣質性精神病,還有情緒性精神病,有些人是「mix」──混合多於一種病。

假日義工來院探訪

在醫院的辦公樓層,陽光可以穿透天井,走廊掛滿了病人繪畫的油畫,每幅都寫上了病人的代號及所患的疾病;每逢假日,都有很多義工來教病人煮飯做菜、做壁報,還帶他們外出參觀。
沒錯,是「外出」、是「參觀」,青山不是天堂,青山不是病者的終點站,康復者應該回到現實世界。
楊明康做了一個調查,算一算,大約690人連續住院超過四年,大部份更入住超過10年,佔了病人總數1,300人的一半以上,當中約120人康復情況理想,理應出院,他們多是患上分裂型精神病及智障,平均年齡近50歲。

入住院舍需等10年

為何他們賴着不走?他們大半正等候合適居所,另一半則因家人無力照顧,或沒有足夠智力作決定而無奈留下來。楊明康說,住院年期愈長,病人沒有親人照顧的比例愈大,而等入住院舍,可以一等就是7至10年。
其實有錢的病人可轉住私家院舍,楊明康指這些院舍水平參差,康復者即使受虐也不懂投訴,醫護人員寧可他們留在院內,「有啲病人出咗去,間中返嚟覆診,一入到嚟成身臭,問佢食得好唔好,帶佢嚟嗰個人又拍一拍佢,咁你都知咩事啦。」
也有些病人被家人遺棄在院內,「有個病咗廿幾卅年嘅病人,50幾歲,阿媽間中帶返嚟覆診,有時見佢精神唔好,收佢入院,之後發現佢有鼻咽癌,啲家人好驚我哋call佢哋,cut我哋線,驚我哋要佢哋接佢返去。」楊明康盼望政府可以把資源投放到院舍,讓康復者有機會重返社區。
大家若想親身體驗青山醫院精神科的治療實況,可於本周六趁着該院的開放日,入內一窺全貌。

院內環境十分整潔,並非一些人士所想的亂作一團。

楊明康批評現時院舍嚴重不足,質素參差,令康復病人無法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