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明天中期選舉,國會眾議院435個議席會改選,參議院100個議席中的33個改選,36州改選州長。在今次中期選舉很大程度已變成一次對喬治布殊和伊拉克政策的一次公決,民主黨勢將在失去兩院控制權後十二年,再重掌國會。
昨天,共和、民主兩黨的競選活動踏入衝刺階段,兩黨大老總動員出擊拉票。替共和黨人拉票的美國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在科羅拉多州打出「低稅牌」和「傳統道德牌」。替民主黨拉票的前總統克林頓(BillClinton)則呼籲選民撫心自問:「我想不想伊拉克有新方向?」
視為反喬治布殊投票
很明顯,共和黨以傳統低稅政策、家庭觀念作為號召;民主黨則主力攻擊喬治布殊政府剩下一個暴力血腥爛攤子的伊拉克政策。對於選民來說,伊拉克問題是今屆中期選舉的頭號議題。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民調顯示,23%選民最關注伊拉克問題。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的顯示,31%選民更將昨天的投票,當作反喬治布殊的投票。《新聞周刊》更顯示,54%選民會投票給民主黨,投給共和黨的只有38%。
既是對喬治布殊和他的伊拉克政策的一次公決,今次中期選舉的口號,不再是克林頓1991年擊倒老布殊的「這是經濟問題,蠢材」,而是《時代》周刊的「這是總統問題,蠢材」(It'sthePresident,stupid)。
政治是現實的,當喬治布殊聲望已由2001年911恐怖襲擊時高達90%,插水式下跌至現時的36%,共和黨人對他的助選有點「敬而遠之」,像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議員紹爾(ClayShaw)的電台競選廣告,大賣他和總統先生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但這個總統不是喬治布殊,而是克林頓。民主黨候選人的電視競選廣告,有89個就窮追猛打喬治布殊和他的政策。
共和黨「道德牌」失效
但不只喬治布殊和伊拉克因素,共和黨人陣前鬧出醜聞,都對選情有負面影響。佛州另一個共和黨籍議員福利(MarkFoley)口說重視家庭反同性戀,但暗地向少年助理發情慾短訊,都使共和黨人的「道德牌」失效。
民主黨明天只要多贏15個議席就能重奪眾議院控制權,多贏6個議席就能重新在參議院得勢。有消息指共和黨的競選策略已輸少當贏。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美國《時代》周刊/《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