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協會與《蘋果日報》合辦本欄,逢星期一刊出,為讀者講解有關私人樓宇管理及維修資訊。香港房屋協會推出的「樓宇管理維修綜合計劃」,為私人樓宇提供全方位協助。歡迎讀者來信查詢。
地址:香港中環郵政信箱8600號
熱線:28821717
傳真:28822001
讀者陳先生所住大廈過往因經濟不景,凍結管理費多年,他作為法團主席,察覺近年支出已因應通脹上升,擔心管理費不足以應付大廈支出,應怎麼辦?
房協答:大廈除公用部份的日常管理支出,如公共地方的清潔、保養及維修、水費及電費等,一般還會有非經常性支出,例如更換水泵,或按機電工程署條例每五年進行電力裝置檢查等。
大廈管理委員會或管理公司必須每年為大廈釐定管理費預算。在計算管理費時,要詳列各項日常管理維修開支,並需預計非經常性支出和考慮通脹因素。隨樓齡增加,樓宇設施的更換和改善工程也相對增加,應在管理費預算中另作撥備,按公契規定由各業主共同分擔。
管理費預算草案釐定後應徵詢業主意見,了解他們對大廈管理質素的期望,並詳列預算支出與去年實際開支比較,解釋來年主要支出項目,同時將預算草案張貼於大廈當眼處14天,讓業主查詢和表達意見。倘預算草案取得業主同意,應於實施前一個月書面通知各業主有關新管理費金額。
陳先生的大廈管理費水平若多年不變,可能無法應付大廈來年開支,須動用大廈累積盈餘或基金支付非經常性開支。
法團或管理公司應定期檢視大廈的整體財政情況,考慮需否開源節流,例如節省用電、用水及人手開支,甚至檢討管理費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