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之父張化橋:富貴險中求

民企之父張化橋:富貴險中求

深圳控股(604)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張化橋有「民企之父」的美譽,他在瑞銀證券(前稱瑞銀華寶)任分析員時,一手創立民企指數,掀起民企炒風,當眾人「皆醉」他「獨醒」,他卻睇淡歐亞農業及廣東科龍兩隻當炒民企,這兩隻民企其後都「一身蟻」,歐亞已經除牌,科龍則停牌至今。為客戶提供投資意見頭頭是道,認清風險,但對於個人的投資,他卻說:「富貴險中求。」

回報低要找出原因

今年初張化橋加入深圳控股,人未到位,深控股價已急升,他的魅力可想而知。問他個人投資技巧,他不肯說,但從他怎樣管理深控,你可以窺探他理財致富技巧。
他說,剛加入深控時他第一件做的事,是向原有管理層提出深控「輸蝕」的地方。他說:「他們(原有管理層)起初覺得公司很好,每年都有錢賺,沒有問題。」於是他攤開深控盤數,股本回報率只有13%,他對深控的評語是──「不夠進取」,另外的弊病尚有:競爭力不夠、業務沒有焦點等。不過,他沒有為深控定下目標,「知道問題所在,解決方法自然出現,目標當然愈高愈好。」
放在個人理財上,你的投資成績可能只是不過不失,但同樣的投資金額,若進取一點,收穫便有不同,檢討、改善,是致富捷徑。

資金少宜集中投資

財務策劃師經常提醒投資者,不要將所有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要分散風險,但張化橋的投資組合中卻獨「買」一味──大陸地產股。他說:「資金少,一定要集中。」對於風險管理,「不怕,我一直跟開,這是我的專長,我會緊盯。」即使未來資金增加,投資分散一點,也只是投資另一類股票,至於是哪類?「等有資金才想吧!」

買地產股好過買樓

自張化橋加入深控後,他為企業確立了核心業務──地產,並不斷壯大,近期深控便斥資逾6億元,購入沿海家園(1124)。大陸地產風險高,中央一聲宏觀調控,地產業首當其衝,但張化橋說:「富貴險中求,地產是最賺錢的,香港以至全球,每100個富豪,就有60個做地產。」
另外,在張化橋到任前,深控只發展4個樓盤,現時同時發展的樓盤增至10個,他說:「以前這些資產『睡覺了』,現在要把他喚醒去賺錢。」以往的深控,只滿足於每年維持一定盈利增長,但張化橋說,投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所以不要只滿足在已有成績上,「地要趕快建樓,賣掉了拿錢再買地,再建樓,再賣掉,再買地……資產便可不斷流轉,不斷滾大。」
雖然看好地產,但張化橋自己並沒有買樓,原因是他認為資金要流轉得快,才能愈滾愈大。他選擇將所有資金放在股票,亦是因為流轉更快,「若將買樓的錢投資股票,同一筆錢,投資股票的回報一定比買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