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指屢創新高,但石油股的表現似乎落後於大市,究其原因,是原油價格已從高位回落了很多,使到石油公司的盈利缺乏大幅上升的機會。就像國泰航空(293),原本比較喜歡進行石油價格對沖的工作,希望控制燃油的成本,使到營運較為健康,但在每桶燃油價格在50美元一桶以上時,據說國泰已放棄對沖,這表示他們也認為原油的價格不應該長期處於高水平。
早幾月前,商品價格大幅回落,有對沖基金因為虧損嚴重,結果要洗倉,引發其他持有大量商品長倉的基金也要減磅,無論是金屬價格抑或原油價格都大幅回落,這顯示出早前商品期貨價格的上升,某程度上是因為炒賣活動所致的。
今年增長難及去年
香港本身並沒有石油的相關行業,但卻有不少從事石油業務的國企在港上市,其中包括中石油(857)、中海油(883)及中石化(386),如果說到最重要的,當然是中石油,因為它是去年全港最賺錢的公司。
內地的石油產品,在某程度上是由政府所監控的,特別是一些民用的石油產品,甚至會有價格管制,因此有些情況下,成品油售價可能會低於其成本價,使到公司每賣一件產品便蝕一件,特別去年對於從事石油化工的公司不利。但今年油價回落,從事石油化工的公司營運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從事石油生產的公司營運可能不及去年了。
去年因為原油價格大幅飆升,所以內地實施了石油特別收益金,或者市場俗稱的暴利稅。據外電報道,預期今年全年油公司所付的暴利稅款金額,可能達到600億元人民幣。但市場人士並不認同,因為自第4季油價回落,這個數額可能只是440至490億元人民幣左右。目前中石油產量佔全國的62%,按此比例推算,中石油將要繳付的暴利稅,約在300億元人民幣左右。這項措施在今年3月才實施,加上油價回落而市場對石油產品的需求並沒有大幅上升,所以今年中石油的業績增長不會像去年那麼標青。這點可從中石油價格走勢可以看到,自5月見過高位9.6元之後,一直在8-9元之間徘徊,未有跟隨大市上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