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兩次伊拉克戰爭,薩達姆.侯賽因(SaddamHussein)在伊拉克人心目中,是英雄也是罪犯。
1937年4月,侯賽因在巴格達以北的沙漠城鎮提克里特(Tikrit)的一個農民家庭出生,他自幼喪父,由叔父撫養成人。20歲加入社會復興黨(BaathParty),很快躋身黨內領導層。
兩場戰爭逆轉命運
侯賽因在1959年參與刺殺總理的行動,事敗後逃亡到埃及,翌年入開羅大學攻讀法律,邊讀書邊等機會,終於等到復興黨發動政變成功奪權,他在1963年2月返國,想不到同年11月復興黨就被推翻,雖然被捕入獄,卻被看重,在獄中當選為黨副總書記,兩年後成功越獄。隨着1968年復興黨再度掌權,侯賽因主管內部安全事務,逐漸坐大,到1979年7月終於攀上了總統寶座,隨即進行黨內大清洗。
但兩場戰爭,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聯合國經濟制裁和孤立。美國在1991年發動波斯灣戰爭,一個月後就迫得侯賽因退出科威特。同年聯合國指摘伊拉克瞞騙發展大殺傷武器的資料。
這時侯賽因仍壓得住形勢,甚受國人歡迎。但美國在911襲擊後,指伊拉克收藏大殺傷武器,在2003年3月攻打伊拉克,聯軍開入巴格達,侯賽因政權宣告倒台,逃亡期間,他的兩個兒子先後被美軍擊斃,他也在同年12月在家鄉落網。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