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幾封讀者來郵,主要係問上星期日講「追保險賠償」內文提及嘅保險公司名字。呢樣怕唔講得,寫埋出嚟,唔知會唔會俾人控告。算嘞,請大家諒解。
另一位讀者好勞氣,M君每日睇《蘋果》網上版,最近不時見到陶傑、王冠一嘅專欄被「肢解」,文字變成破破碎碎,希望黎老闆留意吓喎。讀者M又唔滿意《蘋果》其他,唔該你自己寫封電郵畀黎老闆嘞,左丁山無意扮做申訴專員。至於你問到某報某專欄何解消失咗,點答呀,恕不置評。
秘書V知道政府推行強制性驗舊樓,為之擔心,佢現在住喺窩打老道舊樓,係單幢樓,近四十年樓齡,如果要強制性驗樓、維修,每伙要夾十萬八萬,唔係小數目喎,怎麼辦?秘書F就勸佢及早賣樓,買番大型屋邨舊樓,秘書V話:「舊樓換舊樓,有乜意思啫,我想買新樓。」秘書F話:「我都想買新樓,我去邊度搵錢嚟呀,我住響美孚,呎價三千,隔籬有新樓盤曼克頓山,聽講話呎價過萬蚊一呎。我諗過嘅嘞,最好嘅辦法係賣市區舊樓,買新界屋邨舊樓。市區樓嘅呎價,始終貴啲,一來一回,補差價唔使太多,或者唔使補㖭。」
秘書V問:「即使唔使補差價,住新界屋邨有乜好處,與驗樓有乜關係?」秘書F話好處就係管理與維修,佢有位同事陳主任住在沙田第一城,樓齡二十四,過去兩三年不斷進行維修,已經做咗四十七座,用咗成億銀,羊毛梗係出在羊身上啦,但居民完全唔多覺喎,因為每個月在管理費中收埋,沙田第一城好似有五十二座,住宅單位多,收收埋埋就夠晒數,居民覺得負擔不大,兼有管理處負責晒啲工程,勝於單幢樓居民也。
此乃從維修角度去睇。九龍市區好多單幢樓,業主立案法團嘅工程管理能力有疑問,集資能力有疑問,每伙平均負擔唔係小數,講維修實在十分頭痛,除非要求房屋協會代籌謀啦。秘書V諗咗一輪,突有所悟:「呢條新例之最大得益者原來又係大屋邨,以後大屋邨係強勢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