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藥失效 治療難度增<br>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出現五新變種

一線藥失效 治療難度增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出現五新變種

【本報訊】可入侵血液及內臟,引致肺炎、腦膜炎的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今年本港感染個案大幅上升,約一成病人會透過日常接觸將病菌傳染家人,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的研究發現,病菌出現了五個新品種,加上一線藥物已失療效,令治療難度增加。衞生防護中心暫時無意將此病列為法定呈報疾病,但會擴大監察範圍。 記者:張嘉雯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栢良表示,本港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04年只有3宗,但今年已有26宗,該菌兩年間演變出五個新品種,需要種菌才能對症下藥,令治療難度大增;此外,約有一成患者會透過日常接觸將病菌傳染給家人,有個案甚至一家四口亦受感染。何擔心,現時基層醫生仍未掌握治療方法,加上一線藥物大多失效,難以控制疾病散播。

身體傷口需妥善處理

他又指,此菌可入侵血液及內臟,引致皮膚感染、肺炎、腦膜炎,認為政府應該將此病列作法定呈報傳染病。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翁維雄表示,這種病菌傳播得快,但暫時無意列為法定呈報疾病。
此菌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傳播,若雙手接觸過傷口、分泌物及穢物,就可能會污染身體其他部份、物件或其表面,病菌也由此散播;感染部位會出現紅腫、發熱、觸痛或流膿,嚴重者可引致化膿傷口感染或嚴重肺炎,需要住院並用特別的抗生素治療。
翁提醒身體有傷口的市民妥善處理,避免參與有身體接觸之運動或使用公共浴室,避免與別人共用個人物品,如未清洗之毛巾、衣物、制服及剃鬚刀;由於金黃葡萄球菌會對某些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呼籲巿民切勿濫用抗生素,必須按處方訂明的劑量服用,及在特定時間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