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的是一位奇女子。為了懸疑,暫隱其名。千字不到的短文也可以賣關子。奇女子1917年出生,已「從心所欲」的活了二十年了。父親是廣東客家人,留學歐洲,是鐵路工程師。母親是Flemish裔比利時人。奇女子二十一歲時下嫁一國民黨軍官。國共內戰期間,她先生死於東北戰場。
奇女子一生,的確像英文所說的fascinating。還不滿十五歲,就在北京一家醫院當打字員。十六歲考入燕京大學。兩年後留學比利時。不久太平洋戰事爆發,正在布魯塞爾攻讀醫科的混血女子,決定放棄學業、未婚夫和外祖父的贈款,毅然乘船返中國。
她先在成都一家美國基督教會辦的醫院服務。大概在醫院的實際經驗,令她想到只有自己當了醫生才可以真真正正幫助病人,因此在1944年跑到倫敦繼續攻讀醫科。四年後畢業,在皇家自由醫院做了一年住院醫生就來香港,在瑪麗醫院行醫。
據中文網上一條資料所載,「1949年一月,她帶着女兒乘機到香港,在東南亞四處奔波,搜集整理亞洲文化遺產,到大學進行演講,積極宣傳中國和優秀的中國文化。從1964年起,她開始以寫作為職業。」
寫《櫻桃園》的俄國作家契訶夫,也是醫生,因此奇女子棄醫習文,不算甚麼「石破天驚」。1952年她跟英國在馬來亞一位殖民官員LeonE.Comber結婚,自己也跟着他在那兒落戶。奇女子在1956年出版了一本自傳體的著作,AndtheRainMyDrink,反英的氣味很濃。林語堂有沒有看到這本書我們不知道,但他要禮聘奇女子到南洋大學講授文學,卻是事實。她拒辭了。她要makeanewAsianliterature,notteachDickens。為酬君子雅意,奇女子答應給南大當校醫。
奇女子後來跟英國先生離婚。網上的資料說她現在的丈夫是印度南方人,是位建築工程師。她給他取了中文名字:陸文星。她的著作除了自傳Fleurdesolcil:histoiredemavie(陽光花朵:我的一生)是法文外,其餘是英文。合計二十六本,粗分為小說、歷史和散文三類。大概她的政治取向相當「進步」,文革期間訪問大陸時,備受禮遇。要是她在1949年學成後執業的地方是中國大陸而不是香港和馬來亞,像她這麼複雜的身世,諒難逃鬥爭清算的命運。AMany-SplendoredThing(1952)是她的自傳小說,電影版的中譯是《生死戀》。她本名周光瑚,又叫周月賓。HanSuyin是她的筆名,中譯韓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