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廠商今年經營環境正面對「內憂外患」,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更是艱苦困難;國家「十一.五規劃」力求建設和諧綠色社會,推出一連串保護勞工及環保政策;而海外市場貿易保護主義處處,出口市場面對重重障礙,特別是皮鞋、食品、紡織成衣和電子業。
調高薪金提升環保
今年9月1日起,珠三角地區最低工資再次調高,月薪由450元(人民幣.下同)至810元不等。而8月1日起,內地亦實施「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管理暫行辦法」,企業需按不同規模,繳付3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抵押金,正待各省落實執行。
至於勞動合同法草案,主要為提高勞工權益。環保方面,明年3月1日將實施電子環保條例;珠三角當局則會加強整治污染行業,並提升產業結構,推動勞工密集傳統加工業往東西兩翼山區轉移。
面對多種新政策推出,香港中小企業總會主席陳山河慨嘆:「生意好難做!」至於如何應對,他以「冇眼睇,水嚟土淹」作回應。
中小企業成本上漲
在東莞經營玩具業的潤田企業東主洪啓輝指出,新政策對中小型企業影響很大,成本上漲不少,「今年喺東莞單係某一個鎮,已經有超過100家200人以下嘅細規模廠倒閉」。
以他經營的高勞工密集型玩具業,今年內亦有達100家玩具廠在東莞結業清盤。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對毫無議價能力的中小企,利潤將被進一步削減,每升值1%,利潤便減少1%。至於求生之道,他指出,不少廠商都向北移,遷往浙江、寧波等成本較低,政策未有嚴格執行的地方經營。
新草案重勞工利益
他對勞動合同法草案亦有保留,因為有些員工找到新工作想即時轉工,會「搞破壞博炒」,但新合同法僱主還需向他們繳付數個月補償金。中華廠商聯合會亦對勞動合同法草案有異議,表示會大幅提升工會權力,過份側重勞工的利益而忽略企業實際運作的困難,對企業造成很大困擾。
另外,在提升環保要求上,福田實業(420)在東莞的福安紡織印染廠,今年8月被當局指過去兩年私自鋪設水管排放近1000多萬噸印染污水,罰款1155萬元,創下廣東最大宗環保罰款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