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韻詩在演唱會上穿起梅艷芳式的「師徒裝」,登時上身一樣,門生對老師耳濡目染的敬愛固然有助入戲,猶如餅印的衣箱對戲寶神髓的重現亦有功勞,我覺得同一場面再演一次,換了是阿詩平日愛穿的T恤牛仔褲,未必有這種「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的舉手投足,再一次證明服裝的確賦予穿者能量,你屋企樓下看更除低制服都冇咁聲大夾惡啦。
VivienneWestwood認為「Youhaveamuchbetterlifeifyouwearimpressiveclothes」,我當然贊成「着好啲、活好啲」的理論,但實戰多年,不忘兩頭蛇地留些票數給「時裝奴隸」這種看法,人擁有甚麼就得服侍甚麼,買了靚衫,有時自有另一些壓力,購物療法的副作用。
壓力一:怕整爛
所謂靚衫,一般不會穿得你舒服自在,要隱惡揚善有時就得違反自然定律,將你本來的體態或擠壓或僭建,總之一定有點阻手阻腳,這樣的覺悟,第一次着起飲衫那天,早已有之。
然而忍得住肉身的不安,還得應付心理上的步步為營,一件你覺得靚的衫,不論平貴,爛掉了自然肉痛,偏偏美麗通常脆弱,例如刺繡、雪紡、真絲、皮革都並非永不磨損,真不明白最華美的晚裝和婚紗為甚麼都是拖地的?我連穿了條好樣一點的褲子都時時擔心褲腳會被自己拖爛,心愛的針織品更是神經緊張地處處提防勾線走紗。我常說人生終極夢想之一是去巴黎做件HauteCouture,真的到手的話其實未必捨得着,我當然懂得瀟灑之道:幾靚都好,着得出街,預咗整爛,但明白一件事,真正講得出做得到又是一種境界,你又得唔得吖?
當我講句風涼話,爛命一條有爛命一條的自在。
壓力二:Noplacetogo
有場合要去而冇靚衫可着固然悽慘,太多靚衫而冇場合可去更悲哀。
靚衫不是話有就有的,平時要買定,否則今晚突然有個重要約會,下午請半日假去搵衫也未必搵得切。事實上,早兩星期通知,有時也未必撞得中手神,結果還是「I'vegotnothingtowear」,置裝其實需要廚師的運氣,入貨不夠慢客,入貨太多賣不出放着腐壞,盞嘥。我痛恨自己季季買了大堆衫,結果季尾時發現存貨太多,所以迫自己出席一些本來不打算出席的場合,與沒有趣的人談話受盡折磨,只為着一着某件勢必很快過時的衫,為了唔好浪費件衫,結果浪費了自己。
還有一種運氣我也很欠缺,總是覺得自己着得好靚嗰日,去到party才發現識欣賞的人一個也不在,「早知今日唔好着咁靚啦!」;另一天另一個party,估計是碎料,專登留力唔着咁靚,結果目標觀眾喺晒度!
抑鬱症就是這樣來的。
壓力三:襯錯嘢
愈華美的衣服愈具「一次性」,翻炒鈦不能!
逛來逛去買不到靚衫出席緊要場合煩,買到了又煩。件衫靚啫,唔等如唔使整體配合,只得上截或只得下截的單品,固然要人踏破鐵鞋尋回失落的另一半,就算是女人們十皮嘢買條絕世onepiece裙,結果梳錯頭化錯妝戴錯首飾襯錯鞋一樣功虧一簣,最唔抵的是本來好靚的一件衫好像被糟蹋掉了,因為人言可畏的「一次性」,未必有機會重新襯番靚再出場討回公道。
年少無知時常常笑人着衫照搬catalogue的totallook,現在才明白原廠衫褲鞋襪fullgear上陣,有時不失為一種省時又不敗的保險,否則靚衫一件,被自己親手襯死了,又可以發邊個脾氣?
講起來,擁有靚衫原來咁大壓力,不如明天開始買些核突衫算了──咁又唔得!我呻吓啫!
Textby黃偉文
黃偉文自我簡介
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