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市場上的可贖回ELI多了一些新面孔,相關條款亦非千篇一律,投資前宜先了解及細閱產品的條款及細則。可贖回ELI單張內的條款巨細無遺,惟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要花上不少時間來鑽研,如能在茫茫字海裏找出必閱條款,便能更有效地掌握重點。以下數個項目可多加注意。
投資者或可先從日子入手,因不同發行商在釐定起息日、定價日及交收日或有分別。起息日是ELI開始計息及投資者支付本金之日期,過往ELI大多採用即日起息,即T來計算。隨着發行商及產品種類的增加,可贖回ELI的起息日亦有變化。
起息日不同反映着實際投資日數的長短,起息日子愈遠,投資日數愈短,以傳統ELI來說,計算年息時將採用以下計算公式:
(1/購買價百分比-1)×365/投資日數
倘若可贖回ELI於投資期內沒有被提早贖回,定價日將是到期時決定接貨與否的日子。根據定價日,投資者亦可推算出可贖回ELI的投資日數是否剛好365日,如投資日子多於每年365日,即實際年息有機會少於條款單張中所述的潛在年息。
交收日是投資者取回本利的日子,一般來說由T+2至T+4不等,部份可贖回ELI計息日截至定價日為止,部份則計息至交收日。
行使價是另一個重要條款,在可贖回ELI中,行使價對接貨水平及計息有直接關係。行使價一般為發行日掛鈎股份收市價的某個實數折讓,但近期部份可贖回ELI的行使價設定為一個範圍,上下限可達兩三個百分點,這樣接貨和計息變數將增加。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