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Cheung
智誠創奇集團華北區總監
Q:最近網絡界最轟動消息,莫過於Google用了相等港幣十六億元收購YouTube。YouTube的流行令國內又一窩蜂抄襲,到底YouTube在國內有多熱?
A:根據一個非正式統計,今年國內有超過四千個跟YouTube差不多的網站成立。這些網站不但在技術應用上抄襲YouTube,連網頁的設計也一模一樣。尤其當它被Google收購後,大家都認為這個生意模式有利可圖,所以在短期內,相信還會有更多類似網站誕生。
事實上,中國的網絡科技過去十年都是跟着美國走,美國流行甚麼,中國馬上抄過來,所以中國的網絡發展沒有進步,只是被人家牽着鼻子走。
Q:這是甚麼原因?
A:跟投資者有關,很多投資者會以在美國類似的網站成功與否作為參考,如果在外國很成功,他們會較有信心投資;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在思索一個問題:到底是中國人沒有原創力,還是我們的原創力被投資者扼殺了?
Q:YouTube辦得很成功,你認為這四千個模仿YouTube的網站,在中國也會成功嗎?
A:我比那些被YouTube熱衝昏了頭腦的人清醒一點。YouTube有很多潛在問題。首先,版權是一個很危險的問題,很多經濟師都認為Google是發了瘋才以天價收購YouTube,因為現時在YouTube上熱播的,很多都有潛在的版權問題,收購YouTube或等於把一大堆官司抱上身。
另外,YouTube之所以大熱的原因是甚麼?因為自由,因為百花齊放,造就這個大前提的是美國是一個多元自由的國家,但中國不一樣,YouTube很可能會被中央政府一刀切。如果甚麼都可以放上網,萬一出現法輪功人士罵政府怎麼辦?中國不會容許這些事情發生。因為這個潛在的風險,我不認為投資者會投資一個可能明天便會被禁的網站。所以,在外國可行的,在中國不一定可行。中國的環境是很特殊的。
Q:中國對資訊的限制會不會影響你們的生意?
A:愈自由愈開放,創作的空間也愈大。YouTube流行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若你設立一些限制,人數一定會減少。例如大陸的BBS(個人論壇)過去很流行,但政府管制後,就少了很多人瀏覽,自然會影響生意了。
Q:互聯網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甚麼影響?
A:影響很大。政治方面不談。不過互聯網給中國人提供了很多機會,中國地大人多,機會少且不平等,過去一般小市民很難有機會出頭,但互聯網製造了很多「平民英雄」,例如現在大熱的「芙蓉姐姐」。她是一個中年女人,老喜歡把自己的性感照放到互聯網上,當然有人不喜歡她,但也有人欣賞她的勇氣,一下子她就紅起來了!電視台也請她當司儀。一般人過去哪有這些機會?除了「芙蓉姐姐」外,還有一個「天仙妹妹」,她本來是雲南山區一個女孩,一位攝影師偶然把她的照片放到互聯網上,因為長得美,一間手機公司就請了她當代言人。這些都是互聯網帶來的機會。
張寶華 特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