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像在打狗

他們像在打狗

古德明

九月底,西藏一個十來歲孩子跟着七十多名同胞,偷偷攀上喜瑪拉雅山,向尼泊爾走去,臉上滿是對自由的盼望。
他不會想到,中共守邊軍人機關槍正瞄準他心臟,槍聲一響,結束了他一生最後一個夢。他倒下時也不會想到,羅馬尼亞電視台攝影師麥提剛巧登山探險,拍下了他人生最後一幕。
去年二月,山東費縣一個女嬰還有兩天就要出世,在母親腹內手舞足蹈,忽然有毒液流入舒適的子宮。她掙扎了一下,四肢漸漸隨着心臟永遠停頓下來。這女嬰不可能知道,中共計劃生育人員把她母親李娟抓進醫院,打針之外,還向陰道灌注藥物,保證這個超額嬰兒國法難逃。
《尚書.康誥》記載了周公叮囑康叔的一句話:「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保護庶民,像保護小孩子一樣,則庶民安樂)。」這話成為我國儒家政治的基礎。今天,中共只是更改了一個字。他們治國牧民若誅赤子。
晉朝初年,王濬守巴郡。巴郡和吳國接壤,百姓怕戰爭,「生男多不養」。王濬嚴禁棄嬰,同時減免徭役賦稅,盡量令生育者休養復元,男嬰因此「全活者數千人」。多年之後,王濬領兵伐吳,他全活的巴郡孩子都已長大,可以從軍,出發前父母告誡他們沙場奮勇:「王府軍生爾(你因王府君而得不死),爾必勉之。」那個時代,守邊軍人也懂得力保赤子(《晉書.王濬傳》)。

宋朝時,福建居民生女到了第三個,生子到了第四個,擔心無力供養,往往把他們淹死,稱為「洗兒」。哲宗元祐年間,俞偉任當地順昌縣宰,作《戒殺子文》,出俸錢買酒,然後邀鄉間長老見面,親自酌酒侑觴,並誦讀《戒殺子文》,「使歸諭勸其鄉人,無得殺子,歲月間活者以千計」。其後俞偉離開順昌,過了幾年回來,「有小兒數百迎於郊」,他們不少都以「俞」為乳名。有司把俞偉保赤功勞上奏,「朝廷嘉之」,升官一級(《塵史.惠政》)。
新中國當然也有人致力保護孩子。山東臨沂失明者陳光誠曾經為李娟等控訴當局強迫墮胎。中共中央知道了。今年三月,陳光誠因「蓄意破壞公共財物」以及「聚眾擾亂交通」被捕,關押至今。
西藏那孩子之死,經羅馬尼亞電視台播出,中共中央也知道了。新華社解釋:「中國邊防軍人是受到偷渡客襲擊,才不得不開槍自衞。」西藏人為甚麼紛紛偷渡離國,那槍聲和新華社的解釋就是答案。
羅馬尼亞電視台人員不會聽過「若保赤子」的比喻,播映那西藏孩子中槍倒地紀錄片時,用另一個比喻說:「他們像在打狗。」
‧‧‧‧‧‧‧‧‧‧‧‧
【代郵】Sam先生:承寄謝卡,甚感。「古德明」三字並非筆名。謹覆。